一桐开了个新坑,重生破茧成蝶,请大家支持,一桐先谢过大家。
子晴回去,拉着小翊询问,小翊摇头说道“姑姑,这事跟我没关系,姑姑不是教过我了吗要懂得藏拙。吴大人这事,其实是好事,我父亲,是让他去松江府接替文三,不是外头猜测的那样,姑姑别急,等元宵过后各衙门开印了便知道了,大家自然不会再议论此事了。”
子晴听了将信将疑,自然不知道,这也是李瀚给子晴封一个五品诰命的缘由,知道子晴的身份在京城太低微,难免不被人欺负。这一次出手收拾这吴家,也是费了一番脑子的,等了一年的时间,外面没什么传言了,才出手的。还不能一下打死,免得给人诟病,对子晴和李翊都无益处。不如先给他一点甜头,把他放了出去,许他一个重担,一年后,再寻个由头,发配了他,也就可以遮人耳目了。
这些事情,子晴是万万想不到的,她对这李瀚,可是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会揣摩他的心思
总之,子晴知道跟自己没关系,便安心了,这几日,正发愁书玮的事情,子晴没想到,书院开学时,书玮也非要跟着书钰和书彦进文山书院,理由是想跟哥哥们一块念书,想早些进书院。
书彦他们都是十岁进书院,如今书玮才九岁,子晴想让他缓一年,可孩子似乎已经拿定了主意。
其实,这是书彦听了子晴和林康平的话,便找书钰和书玮商量的结果,哥三个在书院还能互相照顾些,子晴和林康平也能腾出时间来,想住哪里就住哪里,不用顾虑书玮一人。
子晴没法,只得同意,刚把书彦三个送进书院,木木便进京赶考来了,住进了子福家,这样一来,曾家便聚集了七个要赶考的举子,每日里互相切磋,倒也十分热闹。
子喜他们上朝没几天,吴大人的事情便在朝堂公布了,一听是去接文三的职位,管理松江府的江南制造局,谁不知那是个好差和肥差,文三是谁呀那是皇上的亲信这要干好了,几年后回来,肯定是会提升的,就像子喜一样,不就出了一趟洋吗回来直接从正六品升正五品了,惹了多少人羡慕
这吴家得了这个差使,未免也都喜笑颜开,得意起来,每日里呼朋唤友奔走相告的,忙的是脚不沾地,没几日这吴夫人便跟着吴大人去了松江府走马上任了。
吴家一走,羡煞了不少人,传言也自然消失了,至少向大家说明,子晴还不够分量,或者说李翊也还不够分量。
子晴这几天对这些根本没留心,子禄他们进了考场,沈氏心里又开始长草了,子晴也知道对子禄和子寿来讲,可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便每日过去陪着沈氏,大家都揪着心关注这个,哪里有心思往外打听那些。
而林康平则一直在忙林庄的祖宅,去年冬天光把房子盖好,这不眼看着天气一天天暖和起来,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要移栽,也要雇人打理,屋子里的家具,孩子们的课桌,总要置办齐全,村子里的孩子们还巴望着早些开学呢。
可惜,天不遂人愿,这一场,只有夏甘永和杨氏的弟弟以及钟少斌中了贡士,排名都比较后,尤其是夏甘永,排在了倒数第三,不过,也总算榜上有名了,只等着三月的殿试,夏家的欢喜自不必说,沈氏知道了,倒也真心替子雨高兴,夏甘永毕竟是二十六岁了,再念下去,可就三十了,他还没自己挣过一文钱养过家呢。
子禄和子寿的失望是有的,不过,倒也安心下来,一个帮着陈氏打理饭馆的生意,顺便多写点字幅,学学画画,辅导家里的这些孩子;一个是帮着子喜,做了玻璃厂的管事,说是等孩子们大一些了,再回安州老家。
木木走时,曾瑞祥和他谈了一晚,依曾瑞祥的意思,不如让木木留在京城,找个先生辅导三年,可木木表示先回去念两年,也能顾着些父母,二年后再来也是一样的,曾瑞祥听了只得依他,送了他一百两银子的盘资。
暖花开的季节,子晴和林康平,则带着嫣然去了康园,连曾瑞祥和沈氏也一同去了,康园的天,如今可真是一片花海,比康庄那边的还大还壮观,处处蜂飞蝶舞的,居然引了不少文人过来踏青吟诵,倒也是意料之外。
林康平也不好拒绝来客,便索性大开方便之门,在山坡上修建了几座简单的庭院,还可以留宿,还管饭食,专门有两个婆子负责收拾,银钱看着给。
没两天,殿试的消息传来,夏甘永和杨氏的弟弟都是同进士,都要留京在翰林院实习三年,方可外放。钟少斌则是庶吉士,将来的前途自然不差。这时,也传来了永莲有孕的喜讯,钟家双喜临门,纷纷认为永莲乃是旺夫之妻,对永莲更为看重了。刘氏知道了自然是欢喜不已,又忙着开始信心十足地替永蓉寻摸好夫婿了。
夏家也忙着摆酒庆贺,总算熬出了头,夏太太还不要大肆庆贺一番的可惜,除了曾家和傅家、秦家,夏家也没几个来往的亲友。曾瑞祥和沈氏倒是回城去参加了夏家的酒席,子晴则是派人捎去了一份贺礼。
因为这时,林庄的祖宅也全部完工,李瀚得知了,还特地送了一块门匾,“忠义之家”,挂匾之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