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将字帖亲自抱在怀里,十分爱重的模样。
贾政见此,也是十分高兴。
倒是蓁玉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接过来后就随手丢给了黛玉,道
“我记性差,再弄不见了可要心疼死,还是姐姐替我收着,方不辜负二舅舅的美意。”
蓁玉哪怕对字帖不甚在意,不过她姿态摆的十分端正,倒是也成功骗过贾政。
贾政脸上笑意都要溢出来
不错不错,个个都是好孩子。
不是他家宝玉那等败家子、酒色之徒、混账蠢物
听贾政骂宝玉,蓁玉面上好意劝着
“宝玉他还年幼,不知道舅舅您的苦心。”
贾政额上青筋迸起“年幼她可还比你大两岁呢”
“你都晓得读书学习的珍贵,将那么多劝学词句牢记在心,他怎么就不行”
蓁玉一时“哑然”,不好意思道
“那那可能是宝玉他他不懂前人那些劝人学习上进的话”
“反正我念书要是疲倦的时候,想想前辈大家的那些教训,我心里就十分心虚难受,立马就又把书捧起来读了”
黛玉“”
蓁玉自己是脸不红气不喘的忽悠二舅舅,可黛玉却心虚地低下了头。
说的正气凛然的,可难道她这么认真读的不是话本子
读话本子也能跟读书上进混为一谈,拿出来炫耀、踩宝玉一脚
黛玉脸上热腾腾的,垂首不语。
对面贾政已经跟蓁玉交流上了,听蓁玉解释说她从前也懒怠,后来被父亲耳提面命、时刻教导前贤经验教训。
因此,她将前人那些励志的名言背的滚瓜烂熟,铭记于心。
之后,一犯懒她脑子里不由自主就会念起这些劝学名句,然后然后就不敢不上进了
蓁玉热心分享完经验之后,果然就在舅舅的眼里看见了热切的光
甚至蓁玉走后,贾政还将新得的两匹云绫锦全送了蓁玉。
蓁玉推辞了两回,奈何她舅舅想送她的意愿太过强烈,她推不过这才接了下来。
临走后,她默默在心里为宝玉祈福
祝你好运哦,告状精
好运
呵呵
本来贾宝玉成功请得贾母去接湘云家来做客,心情一直乐呵呵的。
谁知,湘云正在路上晃悠着呢,他就被亲爹叫去书房了。
被亲爹叫去能有好
贾宝玉经验十足地往老太太身上使劲儿,抱着老太太胳膊不撒手,眼泪汪汪的
“老祖宗,救我,老爷又要打我了。”
“老祖宗,我怕”
“老祖宗”
贾宝玉又扭又嚎,贾母跟被剜了肉似的,那叫一个疼呦,便把宝玉紧紧搂在怀里,审问下人
“你们老爷又发的哪门子脾气”
“把个好好的孩子吓成这样,你们只去回他说我留宝玉有事,不放人去找他。”
贾政的下人也怕办不好差事要被罚,只得苦劝老太太,说他们老爷没发脾气没生气,找他就是指导一下学业。
见老太太怀疑,下人再三确定说是真的,甚至派他们来请宝玉时候脸上都是笑意。
下人这么一解释,宝玉哭嚎的声音就小了些。
贾母怕他不好意思,也没揭穿。
既然贾政并没发火,那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打人,这样的话,贾母就不拦着父子两见面了,将宝玉从怀里放了出来。
临走时候,她犹不放心,反复叮嘱人传话与贾政
不许打她心肝肉
贾政“”
当然,贾政也确实没打。
毕竟,他又不是后后爹
他打儿子全是因为儿子不上进,不能继承他衣钵,做个学识涵养俱佳的儒生。
好容易,他从妹夫教导外甥女的法子中得了启发,当然得要好好试验一番成效啦
甚至,他还对妹夫的法子进行了非常好的改良。
妹夫对外甥女是耳提面命,日日口头教导,言传身教。
但是他这边不方便啊,他哪怕闲在家里,但是他府里养了不少清客,以文会友,他忙着呢
哪有这么多功夫给宝玉耳提命面
于是,贾政给他学来的经验好好的改良了一下,改为跟历史中的先贤直接对话学习。
通俗点来讲,就是抄书。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抄百遍,想来亦有奇效。
旁的不说,都抄有一百遍了,怎么都该将内容拓印在心里,不能忘。
而荀子的劝学,共一千六百九十四个字。
宝玉见亲爹之后,听到的第一句就是
“将这篇文章抄写一百遍,没写完之前不许走,院子也给你收拾好了,我待会派人去跟老太太说
还有,不许私下找人搬老太太求情,认真抄写,抄完之后我要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