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坦。
他觉得他不高兴肯定是因为小丫头不能陪他玩了,而且小丫头前头张牙舞爪的模样多有趣啊
所以,得叫她好起来。
这样才能继续弄乱她的发型,弄脏她好看的衣服,看她气得跳脚
那样才对嘛
恰好沈霁听闻林如海在给黛玉和蓁玉姐妹找教养嬷嬷,这不是巧了嘛
这若论哪个地方的嬷嬷最厉害,那必然是皇宫里的。
林家在皇宫里没有人脉,也没有做后妃的亲戚,但是沈霁有啊。
沈霁有个疼他的皇帝舅舅,从皇宫里要两个嬷嬷不过就是皇上随便一句话的事情
沈霁知道以后,在没惊动旁人的情况下,便去信求舅舅了。
又因沈霁在皇宫里待过,知道好赖,便在信里使劲儿明示暗示舅舅他特别想要荣嬷嬷。
这荣嬷嬷可是先太后身边的得力之人,如今倒是没正经差事,沈霁在宫里的时候皇上劳她照拂过沈霁,故这一遭便想起了她。
而且荣嬷嬷完全满足了林如海想要的来头大、名声盛的要求,在皇上跟前都有一二分薄面。
最最难得的是荣嬷嬷还通医理,做得一手好药膳,调养人身体能耐极好。
讲真,沈霁也不知皇上能不能应他,但是他信里表了十分的诚心求了,又在信尾道他长大以后会孝顺舅舅的。
像对待爹娘那般孝顺。
只说皇帝看到信时忍不住笑骂了一句“臭小子”,又忍不住为他童言稚语中的孝顺感动一回。
皇宫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住在里头的都是亲人,可又有谁还记得亲人这个词呢
这里的亲人比那不是亲人的还要可怕,谁都逼迫他,威胁他,父不父,子不子,充满了算计和阴谋。
只有这个傻外甥,跟他亲姐一样把他单纯的当做一个弟弟和舅舅,姐姐护着他死了,外甥只有自己这个依靠了,所以他怎么也得对得起这份心意啊
一个月后,自宫里来的两个嬷嬷就进了林家后宅,一个是沈霁点了名的荣嬷嬷,还有一个桂嬷嬷,也是得用的。
两位嬷嬷面上瞧着一个严肃,一个宽和,身边都带着随侍。
且说皇上对外甥十分大方,不但应了沈霁的请求,给林家送了两个教养嬷嬷,还拨了一个张姓太医过来专门照料沈霁。
虽说是专门照顾沈霁的,但是人进了林家以后,歇息都没来得及就被沈霁拉去给蓁玉看诊去了。
皇宫里太医的医术那是毋庸置疑的,蓁玉的身体有了太医调养也更叫人放心。
林如海十分有眼色,又另外给张太医供奉,出手十分大方,遂张太医也没意见,谁还嫌银子烫手呢
至于两个嬷嬷,荣嬷嬷便拨给了蓁玉,桂嬷嬷便做了黛玉的教养嬷嬷。
当然两个姑娘房里还有其她伺候的丫头婆子,不过自两个嬷嬷来了以后,自然还是以这荣、桂两个教养嬷嬷为尊。
便是连贾敏身边的高嬷嬷也被迫后退一线,此时后话不提。
有太医和嬷嬷的双管齐下,蓁玉的身体果然一日日好转。
而就在张太医和两个教养嬷嬷刚刚在安顿下来后,贾家又打发了人过来,来的还是贾母身边的陪房,赖嬷嬷。
林如海之前已经回过贾母,拒了她的好意,并不知岳母隔着大老远叫人过来是何意
又因林家没有女主人,只得亲自见了赖嬷嬷。
得说赖嬷嬷不愧是贾母心腹,行事作风和贾母像了个十成十,刚见林如海便对着林如海哭了一通贾敏。
林如海“”
有些事,在贾家做得,但不代表在林家也能做,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毕竟,林家可没有贾母身边的阿猫阿狗都得尊着敬着的规矩。
赖嬷嬷瞅见林如海脸上的不耐,心里咯噔一声,感激收了声,表明来意。
原是贾母虽得了林如海的婉拒也未放弃,老太太说了,孝期也没甚大妨碍,外祖家又不是旁人家,家里头人并不介意。
她老人家思女心切,如今女儿不在了,就想接外孙女陪在身边,以慰藉丧女之痛。
“既是蓁玉身子骨耐不住长途跋涉,便叫她养养,养好了再接她京去,这回先接黛玉去京即可。”
赖嬷嬷转述了老太太的话,心里却略略有些不安。
她感觉没出错,听到岳母这话,林如海心情着实有些怪异,这时他才感觉到岳母接女儿去京的心思好似没有他想的那么单纯。
原先说是为了女儿的教养,林如海自是感激,可是被拒后要拿孝道压自己,仿佛不叫她接了黛玉去就是不顾她丧女之痛
谁家娇养的闺女是供你消遣解闷的
林如海心情不佳了。
尽管如此林如海也没立即做决定,而是找了黛玉过来,将她外祖母的话又说了一回,问黛玉意见。
毕竟,贾母是黛玉亲外祖母,若是黛玉想去,他也不会拦着。
而黛玉果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