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所谓狂生(1 / 2)

秘宋 荆洚晓 2568 字 10个月前

大宋的京师之中,阳光普照,正值炎夏似火,枢密院里四角都放着几个冰桶,以防诸位相公有了年岁,万一染了暑气却便不美了。大抵这个时节,井冰务便是一年里最忙碌、也最受重视的时候了。

“刘子瑾狂生旧态复萌”文彦博很生气地捏着一份奏折,跑到王安石的公事房里,怒气冲冲地骂了起来。官做到了文彦博这个份上,位极人臣不过如此,所谓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不是说他们这种人喜欢端着架子,而是他们的职业,让他们必须如此。

要不一会有个什么残民枉法的事,情绪上来就暴怒;一会听着奏事有什么民不聊生的,又黯然泪下;一会听着边关得胜或是民间丰收,又欣喜若狂。作为人来说,当然没问题,但作为一国官员之首,那下面的官吏只好跟着附和,不得折腾成神经病

所以,一般来讲,宰执们是很少这么破口大骂的。

但刘瑜总能得到例外的待遇,比如这份奏折,捏在文彦博手里的这份奏折。

“潞公,何至如此”王安石起身与他见了礼之后,让了座,却就有些不明白了。

文彦博也不愿开口了,他本来近来对王安石就有许大的意见,所以真的不太愿说话,如果不是刘瑜这奏折把他气得不行,他也不太愿过来跟王安石碰面,所以王安石一问,文彦博直接就把那奏折递过去“岂有此理,这刘某,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当真是狂妄狂妄”

王安石在那里看着奏折,文彦博已经说出自己的意见“按老夫看,便是边事急,也当即刻召其归于治所,派使前往训斥严令其此后不得如此,否则长此以往,诸路官吏,眼中安有朝廷法度安有君父”

这份奏折上面,是刘瑜抵达秦州之后,定下计策之后,写的奏折。

大意就是现在前线僵持,他在军事上,并没有比王韶更好的能力,所以安排好后方的事务,他觉得自己有亲赴前线,把整个细作的网络运作起来,“必要之时,或越过前线以刺敌情,方知虚实”,从而让王韶的大军,得到更多的支持。

并且刘瑜提到,也许有一条获得大量战马的渠道,不过还没有确认,所以他如果可能,也会去确认一下,这条消息是否属实。

而秦凤路的事务,他也已做了安排等等。

“潞公,怕是暂时无法召其归还治所,以听潞公的教诲了。”王安石看完了奏折之后,对文彦博如此说道,说完之后,自己禁不住揉起太阳穴来,因为刘瑜所干的事,的确让王安石感觉到无比的头痛。

尽管王安石是敢于吼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人物,但对于刘瑜的行事,王安石依然觉得难以接受。他望着一脸不解的文彦博,摇头道“所谓前线,潞公以为,刘某人这越过前线四字,是如意”

“纣虽不善,不至如斯吧”文彦博听着,犹豫了一下,掉了这么一句书袋出来。

纣王就算很坏,也没坏成这样吧他的意思,就是刘瑜就算发疯,也不至于疯成王安石所估计的情况。但这句话说着,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因为刘瑜在文彦博的感觉里,就是真疯啊,要不然,他也不会气得跑过来找王安石了。

王安石望着文彦博没有说话,只是揉着太阳穴,足足过了四五息,他开口叫了当值的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官员过来,也就是当值的宰相秘书长“把刘子瑾赴秦凤时,举荐高某、沈括的奏折存档调出来。”

能做到检正中书五房公事,那不是一般人,例如之前和刘瑜发生多次冲突的刘挚,就是检正中书礼房公事的,那是学霸中的学霸,中进士甲科的人物。名满天下大才子苏轼,才不过中了个乙科;刘白狗更是连乙科都混不上,以边功混了个特奏名。

所以得了王安石的命令,这位秘书长调动手下官吏,几乎不过一盏茶功夫,就把存档调了出来,这种效率,在这种纯够强记,纯人工存档的年代,是很可怕的了。王安石接过了存档看了,摇头苦笑,在其中一行字上掐了指甲印,递给文彦博。

文彦博接过一看,上面却是在举荐了高俅和沈括之后,又加了一句战机瞬变,臣瑜,请于边关细作事务,有因事制宜之权。

然后有宰相、执政的批注,认为毕竟边事的确往往机会一闪而过,哪里可能回京师请示了,再执行的所以觉得刘瑜这要求也不过分,于是就同意了,递给了皇帝。皇帝也觉得不过分,宰执们也没意见,并且刘瑜很自觉,并没有请便宜行事的权柄,自己主动限制在间谍事务上。

所以皇帝就批了准予刘瑜,在沿边诸路,对于细作事务有便宜行事的权柄。

这什么没有指定秦凤呢因为王韶那边的熙河路,也要刘瑜照应啊。

而且说不定,王韶长驱直入,再为大宋打下更多的疆土呢反正限定在边关前线,也就是了。刘瑜也不是武将,没有必要弄个阵图让他照着去做的。所以就批了这么个权限给他。

王安石又让当值官吏把地图取了过来,在西夏、辽国边境一划,对文彦博说道“此皆沿边。”

从太原府这么一路划过来到西夏静塞军司,再到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