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夜晚,刘瑜休息下去之后,高俅便很忙,出京之后,每一个晚上,高俅几乎都很忙。
其实刘瑜出京,并不真的如蔡家兄弟所推测那样,在试探众相爷对他的态度。
当然是有这方面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刘瑜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情报网络,至少足够保证他自己的安全。每一天白天来拜会刘瑜的,是知县,是县尉;而每一晚上过来拜会高俅的,却就是沿途的江湖豪雄了。
或者说,沿途的山匪路霸、大小强人。
如果这一路之上,二三十人以上的势力,都尽在掌握之中,那么刘瑜的确可以带着三人就上路。就是这是大宋年间也是一样。不是刘瑜要做天下绿林盟主,他还不至于品味低到这样的层次。
而是这一路上二三十人以上的大小势力,如果没能掌握,情报怎么传输
又不是官府的急递铺之类,十里、二十里就有设一个点。
当然,刘瑜掌着皇城司时,直接用金字牌急递铺,那一日就能完成五百里的传递。
可是这样的话,刘瑜的情报网如果完全基于急递铺,一旦他丢了差遣,那整个情报网络就脱节和瘫痪了。
所以他除了官方手段之外,还至少有另外几种渠道通过在急递铺培养自己的人手,这真的就是市恩于人了,然后借朝廷急递铺的壳子,捎带运送情报,这是一层渠道;另一层渠道,就是不太急的,时效性不太强的,通过各地的会馆、行商车行来捎带。
而时效强,又不方便走官方途径,又担心用急递铺黑线路会出事,那就只能派专人来送了。例如他先前派高俅送信给韩相爷,大抵就是这样的情况。
但刘瑜手下只有一个高俅啊。
所以他为了保证情报传递线路,不得不把几条主干线的山匪路霸,都沟通好。
而让刘瑜好几次不经意地对高俅说“你的人生轨迹已经改变了。”
是因为高俅现在基本就是在充当一个高配版的宋江角色
一入夜,那些身上有命案的,抢劫为生的啊,发配边远不堪路遥逃役的啊总之,就是这些江湖人,纷纷聚在高俅那边,见着高俅,当真是一个个纳头就拜,口称哥哥
不要小看高俅在刘瑜面前,习惯自称“小人”,是刘瑜说了他几次,才改口自称“学生的”;蔡京来了,不爽就发作他一通;杨时在刘瑜身边侍候时,也支派他干这干那,觉得他书没读好之类的。
可高俅现时不论在京师,还是在徐州,绝对都是一个能量很足的人物。
那是远远要比水浒里的及时雨宋江,能量大得多了。
别看他没有官职,没有差遣,也更没有进士,只是混了一个特奏名的出身,但刘瑜收他为学生,就能攀上范仲淹这一脉了;而高俅还曾在韩琦手下帮手安置过黄河灾民;又有随刘瑜赴边,沙场的经历。
这一桩桩都是拿得出来,能作为跟官面上的官吏吹嘘的本钱;
至于江湖绿林,那要从牢里弄个人出来,高俅比宋江轻松一百倍吧,而只要人无大恶,又愿意成为刘瑜手下情报网的一个螺丝钉,那就算被官府清剿,高俅出来,说上一句“曾告发敌国细作潜入大宋。”
他也不用去让地方官放人,反正就说有这么个事,要查档,皇城司那边是有档可查的,没有给刘瑜情报网做出真实贡献的,那高俅也不可能帮他出头说这个话。那他出来说了这话,又是有档可查,只要不是罪大恶极的,总有个缓一缓的情份吧
这缓上一缓,于这个年代,人治大于法治,地方官可以主动释法的时代,往往就意味着,大罪可以化小,小罪也许罚些钱就支应过去了。
那江湖上的豪雄,如何不对高家哥哥五体投地
这都月上中天了,高俅这边院子里,依然是推杯换盏的声音。
回车院里其他官员颇有些不爽,但高俅是会来事的,入得回车院,还没入夜,就基本都拜了一圈,又说本地有些旧故夜间会来访等等,所以其他官员倒也不好发作,只不过难免在自家院子里骂道“折腾到这么晚还不散,当是花舫么那些侍候的小厮,保准得往他们酒里吐痰、便溺吧”
回车院侍候小厮,说明了,就是国营招待所的服务员,哪有什么好耐性和好脸色
如果不是位高权重,例如刘瑜这等县尊亲自送到的官员之外,一般官员,那些小厮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何况高俅那边折腾到现在这么一想,那些被吵到的官员,心里倒也就平衡了。
可惜的是,他们却是错,那些小厮脸上的笑容,今晚上就从没断过。
不是因为什么,也不是因为高俅特别有亲和力,主要是钱,高俅塞钱给他们。然后高俅又不拿势子,专门过来跟他们喝上几杯。所谓面子里子都有了,谁乐意绷着个脸
一直吃酒去到快三更,高俅才端起酒碗笑道“在下明日还得随侍先生左右,着实就不能陪诸位兄弟尽兴了,来,吃了这碗酒,回程过来,各家兄弟定要再聚上一聚胜饮”
喝了这一碗酒,又与喝醉的,没喝醉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