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杨慎在身边,俺答简直跟开了挂似的。要说杨慎的水平有多高,那也未必,但是这位目睹了老爹的权谋操作,又在民间观察了王岳十几年。
加上他本身聪慧过人,稍微综合了一下,杨慎就成了兼具两种思维模式的强者,等于有了双核处理器。
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俺答信任杨慎。
两个人同病相怜,他是被赶出了老巢,杨慎也是被发配到了天竺,这就是缘分,珠联璧合,简直跟刘备遇上了诸葛亮。
两个人越聊越起劲儿。
天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不断被人征服,在蒙古人之前,至少能数出十个征服者。他们不断侵入天竺,又不断被同化,要说起来,天竺的同化能力,那也是举世无双。
在后世的时候,天竺人的子孙,甚至把种姓带到了硅谷,在海外发扬光大,这个能力,还真是不能小瞧。
他们未必能成事,或者说他们天生不能成事,但是败事的本事,却是惊天动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慎给俺答勾勒的方略分成两部分,第一,他要保持宗教上的宽容,绝对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糊涂,毕竟这差不多是唯一能动员天竺人的办法了。
身为君主,俺答可以保持一个倾向,比如供奉婆罗门教的神灵,积极按照婆罗门教的规矩,约束日常生活。
但也仅此而已。
在治国上,必须一碗水端平。
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就算不支持 也要至少不反对。
唯有如此,才能站稳脚跟。
然后就是征收赋税,扩充兵力 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适当轻徭薄赋 废除像殉葬一类的弊政,反对近亲结婚,移风易俗。
还可以多修一些神庙 册封僧侣总而言之 都是收买人心的措施。
通过杨慎的描述,俺答看见了一副清晰的图景。
他前所未有地信心爆棚,仿佛整个天竺 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他已经是这片广阔富饶土地的主人。
但是等等明明都这么完美了 可杨慎为什么 这只是一半 接下来是什么怎么还能有更多东西
杨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汗王陛下,你若是只做了上面那些,只怕还没一统天竺,您的部下就会失去战斗力,变得和慵懒的天竺人一样 失去了进取的勇气。我从天竺经过 觉得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泥潭 足以吞噬任何雄心壮志的帝王。”
“在这里 统治老百姓太容易了,底层的民众完全没有任何反抗的意识,他们就是一群任意宰割的蒿草 可以轻易驾驭。”
俺答无奈苦笑,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这就好比一个有冠军潜力的人,成天跟残疾人一起训练,长此以往,想快也快不了啊
天竺这个倒霉地方,还真是擅长消磨斗志啊
“先生可有妙策教我”
“汗王陛下,我以为首先就是严格约束将士,不许他们接触天竺本地的教派,他们只能侍奉汗王,效忠陛下,除此之外,任何想法,都是大逆不道。”
“对”俺答用力点头,“还有别的吗”
“有,汗王还要让一些上了年纪,不方便留在军中的人,尽快娶妻生子,然后规定,他们的后代要继续从军”
“军户”
俺答迅速反应过来,这正是被大明淘汰的军户制度。
有人要说了,明明大明都不要了,怎么让俺答捡起来,这不是坑人吗
还是那句话,没有坏的制度,只有不合适的制度。
大明废除军户,可是对俺答来说,他的兵马只有几万人,放到天竺,就像是一锅汤撒了一把花椒面,如果不紧紧抱团,可就被人家同化的渣也不剩了。
他手下的将士,要是死伤衰老,后继无人,就算想维持也无从谈起所以说及时让手下将士繁衍生息,并且维持军籍,一直替他效力,这非常重要。
可光是这样就够了吗
不行啊
他带来的女人非常少,想要结婚,必须娶当地女子,久而久之,这些人还是会变得越来越像天竺人。
“汗王陛下,说来说去,到了这一步,也就是必须引进理学儒士的缘由了。”
杨慎叹道“天竺这里有几千年历史,自成一体。任何强兵到这里,都无可奈何。可儒家不一样,儒士有自己的东西,甚至比天竺人更强悍,更完善。引入儒士之后,汗王不但能得到一批非常了得的官吏,还能依靠儒士,教导兵将,以忠义激励,让他们效忠汗王。“
“陛下请想,那些蒙古将士和本地女子所生的孩子,若是让天竺人教导,学天竺人的那一套,久而久之,他们就是天竺人。可若是让儒士教导,读孔孟之道,忠君报国,他们就只能是陛下的人,就只能效忠陛下的子子孙孙。”
“说到底,天竺再烂,也是个文明既然是文明,就只有请另一个文明来对付。恕我直言,蒙古还差着点底蕴。”
这话丝毫没有引起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