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闹大了。好几个人都受了处分。这不,我们食堂的大厨儿一看,生怕我们也看不过眼闹腾。跟我们叮嘱了,以后食堂有剩饭剩菜大家一起分,甭管多少,反正能分点。”
陈青妤“那不错啊。”
陈青妤可不介意食堂的剩饭剩菜。
这又不是人家饭桌上的,不管是大桶里没打完还是食堂提前留出来,那肯定都是没人下过筷子的。这可没啥嫌弃的。
陈青妤笑嘻嘻“那看来他们闹起来还蛮好的啊。”
“那可不是,其实主要还是他们食堂都是做小灶儿多,小灶儿多,好东西就多,大厨儿都拿走了,其他人哪里能不眼红。半点也不露出来,时间长了自然要闹的。我们食堂小灶儿少,都是大锅饭,大家也嘀咕,但是没那么大差距。就还成了。”
想一想也是啊。他们食堂看到厨师拿剩菜,拿的是土豆丝萝卜丝,所以即便是嫉妒,还不算夸张。
但是那个食堂不同啊,他们看着厨师拿着炖鱼拿着炒肉丝儿鸡腿肉,时间长了才是真不平衡。
“以后咱家又能省一点了。”
陈青妤笑了出来,嗯了一声。
“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那必须的。”
“哎还有哈,年底了,你是不是得再去一趟黑市儿”赵大妈问了起来,她仔细检查了一下家里的东西,其实家里还是有很多存货的。但是赵大妈是有过日子经验的。
过完年,不出正月,真是不太容易买到什么像样的东西了。就连黑市儿都一样。
大家都在过年前尽量筹备的,有钱没钱,过个好年。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年前买东西,年后就不是很行了。最起码年后一个来月,正月里是别想买到什么东西,就连黑市儿都不成。
有不少人都不出来摆摊了。
因为出来了生意也不好,年前都买完了,索性不如不出来,大冷的天呢。
陈青妤“行。那我去一趟。”
今天已经是腊月一十八了,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估计今明两天就差不多了,年三十儿肯定是没有什么了。陈青妤“我今晚去。”
赵大妈“行”
她说“哎,要不是我们下午就开始包饺子吧不然我明天还要上班,到时候活儿都是你自己的了。”
陈青妤想一想也真是,索性点头“行啊”
赵大妈“我这就去和面”
陈青妤食量大,过年又有那么多天,且要多准备呢。
赵大妈碎碎念“你说话啊,今天星期天,这多不巧,要是明天星期天,是不是就能跟过年的假期连上了。结果今天休息,明天还要上一天班。真是耽误事儿。”
陈青妤想到几十年后的调休,感慨“要是能调休就好了。”
“谁说不是啊。”
陈青妤“好啦好啦,干活儿。咱们包什么馅儿的”
“那必须白菜啊。白菜白菜,百财百财过年讲究一个好寓意的。可惜你冬天没种韭菜,不然我们还能弄点韭菜馅儿的,韭菜韭菜,久财久财。过年还是得吃这个。”
陈青妤浅浅的笑。
“那弄点鱼年年有余。”
“这个好不过这个可得仔细着,可不能有刺儿。”
陈青妤“小心点呗。”
“行”
赵大妈“我拿两条鱼进来解冻缓一缓。”
婆媳两个忙碌起来
腊月一十八。
那句老话咋说的来着
一十八把面发
不管是什么人,都忙活着过年,这会儿过年真是特有仪式感,是一年中最最快活的事儿了。
饶是下乡知青,也不例外。
东北吉省下面的一个小乡村,余美娟搓着手正在烧火,其他几个知青正在和面,他们做的可不是纯白面,而是一合面。这都要过年了,家里什么也没有给她寄。不过她也不意外,她下乡也好几年了,除了下乡第三年她妈给她寄了几件陈青妤的衣服,她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什么。
不过往年,她弟弟都是能收到的,今年也什么都没有收到。
这个弟弟,就是余美娟那个下了乡的一弟。
哦,也是陈青妤同父异母的弟弟。
魏淑芬进门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长子,舍不得;老三是小儿子,也舍不得,中间这个就相对不那么上心,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就要下乡了。
不过到底是个儿子,虽说也是下乡,但是他是被家里花钱托人送到了余美娟一起,图的就是余美娟照顾弟弟。这小子下乡也是闹了不少事儿。不过架不住陈易军给他寄钱,所以日子过得不错。反正有钱能平事儿。
别看陈易军给他寄钱,但是他是不太管余美娟的。
余美娟打小儿就在家里的做老妈子,小孩子都是跟家长学的,陈易军无视余美娟,魏淑芬又重男轻女,所以他对余美娟也没多亲近。下乡都不太搭理她。
虽然大家知道他们两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