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2)

苏县令温和地笑了一下,用一种很温柔的目光看着唐誉“好孩子,回去吧,这儿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能有人来救自己,苏县令很感激,这至少证明,他此前所帮助的百姓,并非都是白眼狼,但他却不想陷对方于危险当中。

其实除了最开始得知消息心神震动时以外,苏县令早就想明白了,那个万民书,得来的必定有诈。

忘恩负义之辈,当然是存在的,但不可能县内所有百姓都是此等人。

这里的百姓,目不识丁,但至少秉性淳朴,所以如果那些拿着万民书的人不直说,纯粹忽悠,或是以利诱之,他治下的百姓,又哪能防的了这种腌瓒手段

但那些识字,明知其中含义却依然签下的百姓,依然令他心寒不已。

唐誉摇头“我就是为救你而来。”

他看上去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意,苏县令看着他瘦弱的躯体,眸光微微一动,终是叹了一口气道“好,我随你走。”

苏县令这样说着,实际上却并不报任何希望,只是想着,先把人哄出府再说,而监管之人对他的看守并不算特别宽松,发现之后,必然会重新把他抓回去。

到时他最多是受顿皮肉之苦,倒也无甚大碍。

只要不供出唐誉,他也必然会安然无事。

当然,抛下老母独自出逃,苏县令也可以想见,那些小人会给他泼什么脏水,但名声,又哪里比得上一条人命

苏县令并不怕背着一身污名离开,反正他死后也不可能能听得见别人怎么评价、议论他的,所以他还是能看开的。

这是个相当温柔的人。

所以他才会倒霉。

唐誉想。

倒不是说好人做好事就是有错了,而是很多环境,并不会给好人有善终的机会,至少大部分环境下,都是恶人过得更好,哪怕是那些很重因果的世界,坏人也并不会因此就减少,甚至在得到报应以前,还过了一段相当令人羡慕的生活,让他哪怕死了,也让旁观者觉得惩罚太轻了。

迟来的正义,在唐誉看来,其实算不上正义,不过来了总比没来好不是

唐誉“我去背阿姥u。”

苏县令幼年丧父,跟随寡母一起生活,好在族人厚道,所以自他考科举,其实也没遇上太多困难,只是老太太与丈夫成婚八年后才生下的苏县令,因此到了现在,已经算是多活一天就是赚了的长寿之人了。

苏县令跟老太太,人生观念都受了其父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一家人的秉性都相当敦厚良善,因此苏县令做善事时,老太太从来都没有阻止过,之前没患眼疾时,还会把自己不穿的旧布料翻出来缝缝补补,做衣服给那些衣不蔽体的孩子穿。

这一点,大概就是苏县令跟其他好人不同的地方,他只慷自己之慨,所拿出去救济的银两,都是在确保不会影响老太太的情况下才拿出去的,不过老太太跟苏县令是一样的人,所以她不仅没阻止过苏县令的行为,还主动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家子都好得让人不忍心说他们傻了。

所以苏县令死后,才会那么的恨。

自己的死亡,虽然让他对自己治下的百姓有了些意见,但以他良善的本性来说,这些意见并不会让他去伤害别人,但他的母亲出事,就让他难以忍受了。

这个年代,能活到知天命年代的老人,就是见到皇帝,都有不跪拜的资格,将尊老几乎做到了一个极致,官府也会替他们养老,所以苏县令死时,除了不放心母亲因为自己而茶饭不思,并不对她的物质生活而感到担忧。

但等他真正死后,方家因为记恨自己孩子的死去,将官府给苏母维持生活的银两都克扣了,知情人沉默寡言,知情的百姓,则害怕得罪方家,连个偷偷接济苏母的都没有。

当然,苏母其实不是饿死的,她只是因为受不了孩子的离世,受不了他们一心为别人着想,却被自己所帮之人害死,而选择了追随自己的儿子而去,不过就算她坚强的扛过了这一劫,日后的日子也大概率不会好过。

而在苏母死后,却没人发现她已经死了,过了好几天才被人所发现,但却没人让他入土为安,直接被放家人扔进了山林喂狼,至于苏家原本的宅邸,则被方家推平了重造。

整个过程,没有人反抗,哪怕有些人,身无牵挂,既没娶妻,也无老小需要养,但却依旧连一个敢站出来的人都没有

种种行为,都造成了苏县令死后对百姓愈来愈深的怨恨。

不过现在,苏县令依然还是那个尽管被陷害,但依然还是下意识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所以在发现唐誉似乎看出了自己的意图,又似乎只是单纯想将两人都救走,苏县令怔了一下,手掌覆在唐誉头上,叹息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应当知道,我们是逃不掉的。”

这种偏僻的地方,根本就没有生人会来,所以苏县令他们就算逃脱了,做了伪装,却依旧很容易被抓住,更别提,去其它地方是需要市籍的,而偷偷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