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刚毕业不久的新闻记者,毕业于华夏名牌大学,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进入一家知名媒体,这一次地震爆发后她几乎第一时间就到了灾区,先是在垄江市,然后转到乡镇,昨天申请跟随部队支援小队来到道路不通的雷山村。
昨天刚到,吴文殊就在雷山村进行了不少的采访与拍摄,小小雷山村她几乎走了一个遍,晚上更是忙碌凌晨三点多进行各种素材的整理,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积极新闻工作者。
中午,就在余诗洋与安冉坐在废墟一角吃饭时,吴文姝走到了两人的身旁,然后很有礼貌地问道“你们好,我是新都报的记者,能不能麻烦两位做一个小小的采访。”
余诗洋与安冉两人刚刚从救援队列下来休息,接着机会吃个午饭,而两人的无法也很简单,一瓶矿泉水与一盒压缩饼干。
两人打算吃完东西就再次加入救援队列。
面对吴文姝的采访请求,余诗洋与安冉略有些意外,眼前这位身材有些娇小的记者他们昨天就见过,似乎是一位很尽责的记者。
余诗洋与安冉两人相互看了一眼。
在过去,余诗洋其实对采访没有什么兴趣,他也在极力减少可能的爆光,因为他不想自己的身份暴露,不过眼下吴文姝的采访请求他倒也没有在意,毕竟这个吴文姝的报道主题之灾区的情况,而且此刻的他灰头土脸,相比即使曝光了恐怕也没人知道。
安冉道“没问题。”
余诗洋道“没问题。”
吴文姝随即道“谢谢你们,那我先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吧。”
余诗洋与安冉纷纷点了点头。
吴文姝紧接着问道“你们是雷山村的村民吗”
余诗洋道“不是,我们原本是打算前往桃源谷去旅行的,之前因为通往桃源谷的道路损毁滞留在雷山村,原本是打算第二天再前往桃源谷,不想当天晚上就发生了大地震。”
吴文姝道“哦,那你们两位亲身经历大地震。”
余诗洋倒是没有继续回答,而是示意安冉回到这个问题。
安冉点了点头道“嗯,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好在那边的学校教室里,应为道路中断,当天置留在这雷山村的游客有点多,三家旅馆都住满了人,我们只好到学校教室里打帐篷了,临近十一点的时候,就发生了大地震,万幸的是我们两个地震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躲到课桌底下”
关于大地震经历的事情,安冉倒是给吴文姝简单描述了一番。
吴文姝听着安冉的描述,脸上露出丝丝兴趣,眼前的余诗洋与安冉无疑是两个幸运儿,在大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就找到掩体躲藏,而且最终几乎没有受伤的情况出了废墟。
当安冉讲述完,吴文姝立即道“当时大地震发生第一时间,你们就直接向着朝桌底下躲吗”
安冉道“其实我倒是有些懵,也不知道发生什么,是他第一时间拉我进入了桌底进行躲藏,当我们两人刚躲进课桌的时候,建筑就坍塌了,如果慢个几秒中,我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说话的同时,安冉看向了余诗洋。
吴文姝也看向余诗洋,立即问道“请问当时你为什么第一反应就朝着课桌底下躲呢”
余诗洋不紧不慢地回道“之前我看过一些地震应急知识,在那种情况下需要就近找掩体,而我们两个正好就在课桌附近,所以也就选择直接到课桌底下躲避了,不得不说我们很幸运,我们上访课桌足够坚挺,期间我们经历多次的余震,那处空间始终没有垮塌。”
吴文姝道“冒昧的问一句,你们两个是情侣”
余诗洋摇了摇头道“我们是朋友。”
吴文姝道“嗯,你们是来自那儿的”
余诗洋道“我是江城人,不过是来自沪都,这次桃源谷之行算是原本毕业旅行的计划之一。
安冉道“我是西洲人,我也是来毕业旅行的。”
吴文姝道“你们是一起的”
安冉道“算是顺路吧,我们是在武原山山顶认识,知道他也是准备来桃源谷,便打了一个顺路车。”
吴文姝道“那两位倒是挺巧的。”
余诗洋道“是啊。”
吴文姝的话题很快又转回到地震相关话题,紧接着问道“两位当时身处地下废墟环境大概处于一种什么样状态。”
安冉道“一开始觉得很害怕,害怕黑暗,害怕死亡,害怕再也见不到父母,乱七八糟的事情倒是想了不少,不过后来倒是慢慢平静下来,只希望我们所在的那处空间不坍塌,而且我们相互鼓励打气,倒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余诗洋道“我还好吧,虽然被困在废墟下面,但是我感觉我们两个是有很大机会离开废墟,似乎是一种莫名的预感,而之后也如愿出了废墟。”
吴文姝道“那当你们从废墟出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
余诗洋道“怎么说呢,当时出来的事情心中很是惊喜,因为自己终于从废墟中出来了,那时一种难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