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3 / 4)

北宋捞兄日常 阿洙洙 9279 字 11个月前

面露惊愕。

听王巩娓娓道来,他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几年,关于官家过继一事是众说纷纭,虽说大家都猜测官家会过继巨鹿郡公,但这等事一日未尘埃落地,濮安懿王等人悬着的一颗心都不敢放下来。

巨鹿郡公更是不敢走错一步路,甚至连濮安懿王都保持中立,谁都不知道他们是保守派还是革新派。

可前周王之子赵允熙却赞同王安石变法的。

说起这人,可是大有来头的。

前周王乃是太宗皇帝幼子,真宗皇帝幼弟,当今官家皇叔,据说当年真宗皇帝与他关系很好,弥留之际曾想将皇位传给他,却遭到大臣们反对。

后来,官家继位,这位周王仗着自己身份尊贵,对未亲政的官家指手画脚。

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并未落得什么好下场。

赵允熙总结了父亲失败的经验,这些年一直谨小慎微,直至传出官家要过继,这才冒头。

在他看来,官家既要选择侄儿过继,选谁不是选

他为何不争

所以他便想依靠王安石赌一把。

这叫濮安懿王很是着急,只要变法一旦推行,王安石定势不可挡,连带着赵允熙在官家跟前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反观巨鹿郡公远在外地当差,本就很少在官家跟前露面,若官家改变心意,真将赵允熙立为太子,那他们一家才是功亏一篑。

说到最后,王巩是苦笑一声heihei朝中水浑远比我们想象更甚,家父曾不止一次与我说过要我莫要多管这些闲事,可我自娶内人为妻后,就与岳丈绑在一条绳上,哪里有不管之理”

张方平与欧阳修一样,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苏辙想了想,道“如今王安石王

相公已回老家,当初盛极一时的赵允熙仿佛在汴京消失了一般,濮安懿王等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想象也是,汴京乃天子脚下,寻常人想要谋害朝廷命官,仔细去查,不见得查不出真相来。”

“若这件事真是濮安懿王在背后捣鬼,那就说得通了。”

许多人觉得巨鹿郡公被立为太子是迟早之事,就算真查出真相,卖个人情给濮安懿王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王巩没有接话。

一时间,包厢中陷入了沉默。

从前他们只觉得巨鹿郡公平庸些,君王平庸,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就像官家,总比那等平庸且喜欢拿主意的君王要好得多。

但如今看来,巨鹿郡公不过是为了投官家所好,伪装至此。

好一会,苏辙才道“如今看来,若巨鹿郡公被立为储君,只怕不是什么好事。”

王巩却嗅出不对劲来“子由,你要做什么”

“我劝你莫要螳臂当车,且抛开巨鹿郡公不说,官家与濮安懿王感情很好,若非如此,濮安懿王也不会这般胆大”

苏辙笑了一声“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就算再胆大,却也是惜命的,不会做这等傻事。”

别说一个他,就算十个他合起来,都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只是苏辙却是没想到官家对他倒是很喜欢。

自当初得官家传召后,官家隔三岔五就会召他进宫。

有的时候是官家得了佳肴。

有的时候是官家要他陪自己赏画儿。

有的时候是官家单纯要他陪自己说说话。

今日官家召苏辙进宫陪自己下棋。

苏辙进宫后,看到桌上摆的棋盘,是微微一愣,就道“还请官家恕罪,微臣不擅下棋。”

他这话说的官家是微微一愣。

继而,官家是哑然失笑起来“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苏大人不擅长的东西,朕原以为你样样精通了。”

琴棋书画,苏辙不说精通,却也懂得不少。

苏辙笑了笑“微臣并非圣人,哪里会样样精通”

“说起下棋,微臣与兄长小时候都不擅长,从前我们在眉州跟着师傅念书,师傅棋艺精湛,经常要我们兄弟两人陪着下棋,每每我们见师傅有这个意思,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

他时常在官家跟前提起苏轼。

一来是他知晓官家仁善,在官家跟前并没有战战兢兢,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一来是他觉得在官家跟前多提起苏轼,对苏轼是百利而无一害。

“你倒是与你兄长感情好”官家一扫眼,他身边的内侍就将棋盘撤了下去“今日天气不错,不如你陪着朕去花园走走吧。”

苏辙正色道“是。”

即便是初春。

可宫中的御花园却是百花盛开,花团锦簇的一片,叫人瞧见都觉得心情大好。

苏辙亦步亦趋跟在官家身后。

他发现官家心情好像不大好的样子。

可身为臣子,官家说话,他就听着。

若是官家不愿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