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倒,也全无所谓。
只要雍理喜欢。
雍理心里又很不是滋味“想必现在没人能罚沈相了。”
沈君兆看他“陛下可罚。”
雍理自嘲“可算了吧。”
且不说他敢不敢罚他,便是敢也舍不得
东临轩的佳肴很不错,雍理早吃腻了宫里的东西,冷不丁一尝这些宫外美食,觉得新鲜又美味。
吃了一会儿,沈君兆蹙眉“仔细积食。”
雍理心念一转“你陪朕陪我喝一壶金兰酿,我便不吃了。”
沈君兆“今日您还有政务要处理。”
身为大雍皇帝,雍理真的很忙,即便有内阁初理奏章,呈到御书房的每日至少也得三百多个折子,乍听之下似乎挺多,但放眼大雍的四海广袤,二三百张折子实在是九牛一毛。
雍理又是个勤政的性子,时常半夜看折子,一天能睡两三个时辰就不错了。
以往沈君兆在宫里伴驾,事无巨细地盯着他,不许他熬夜晚睡,不许他三餐无定,倒还养得不错。如今宫里彻底没人拘着,雍理早乱了时辰。
雍理道“不碍事,半壶而已,哪能醉了。”
沈君兆没应声。
雍理又软声道“我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子瑜就成全一次嘛。”
沈君兆,字子瑜。
雍理故意压低声音,眨眨眼睛“子瑜哥哥。”
沈君兆“”
喝上金兰酿的元曜帝心满意足行吧,沈昭君果然还是吃软不吃硬,撒个娇比和他赌气管用多了
美酒佳肴,心上人在畔,如果不用回宫看折子,雍理今日怕是比万寿节还快活
气氛如此融洽,雍理也解了心结知道李义海不是沈君兆怂恿的。
他还顺势从沈君兆手里收下礼部,又抱了抱朝思暮想的昭君,这会儿竟还出宫吃了顿东临轩。
别问,问就是龙心大悦
“你既不是催朕立后,那昨日去容华殿是所谓何事”那时雍理正在气头上,只以为沈君兆是来给李义海撑腰的。
现在知道是误会,自然得问一下沈君兆见他是何事。
沈君兆想起容华殿的容贵人,不由心一堵,语气淡了“万寿将近,臣是去与您商议使臣入京的事宜安排。”
这是正事,雍理放下筷子,敛眉道“南边有动静了”
沈君兆道“回去再说。”
隔墙有耳,哪怕沈君兆功夫了得,外头也还有暗卫跟着,但事关国家大事,再怎么堤防也不为过。
雍理便道“我用得差不多了,子瑜如何”
沈君兆没吃什么东西,只伺候着雍理,此时见他吃好,又怕他贪杯,便道“可以了。”
雍理不想回宫,但也得回去。
且不提有正事商谈,便是那堆折子,他也不能置之不理。
百姓可偷闲,皇帝却是半点偷不得。
他一犯懒,跟着受罪的人太多。
大雍开国不过十二三年,虽说盘踞了偌大个中原,也不是绝对的太平。
且不提前朝遗孤至今在东边苟延残喘,便是南边的蛮州小国也不安分。前朝分崩离析,先帝于乱世中揭竿而起,震慑四海,彼时蛮夷小国俯首称臣,一个个甘愿为大雍属国。
然而先帝走得早,幼帝登基后哪怕沈争鸣手段了得,也压不住边境的蠢蠢欲动。
这十年大雍主内政轻外交,蛮州小国也是风云变幻,听闻出了个野心勃勃的梁铭,大有一统蛮州,对抗中原的意思。
偏大雍国内也不安生,世家大族和寒门士子的纠葛,很有可能让蛮州有机可乘。
恰逢雍理整寿,还是及冠礼,这次的万寿节是肯定会大办特办,一来是兴国威宽民心,二来也是扬四海震边疆。
无论世家还是寒门,对于此次万寿节皆是十二分重视,没人会拿国运开玩笑。
大雍如此重视,蛮州的梁铭也递了折子,申请朝见。
属国使臣入京,此事可大可小。
沈君兆同雍理事无巨细地说了一番,雍理道“让他来,朕怕他不成。”
沈君兆“梁铭养了一批死士,怕是会乔装打扮入京。”
雍理冷笑“他若生事,朕让他有来无回。”
君臣二人说起正事,年少的默契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论心意相通,雍理除了沈君兆再找不到旁人,沈君兆又何尝不是如此。
可惜他们一个高坐金庭,一个位及人臣,俗事缠身,牵绊反倒被盖住了。
直到宫门将要落锁,沈君兆才回了府。
临出宫前,快慰一天的元曜帝贪心不足“沈相不如留了晚膳再走”
沈君兆躬身退下“臣不叨扰陛下了。”
雍理也没强求今天沈昭君够甜了,还是别得寸进尺了
沈君兆出宫,小厮迎上来“大人乘车还是”
沈君兆“备马。”
小厮“好嘞”
跟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