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宣武诸侯(2 / 3)

元始诸天 弃还真 5483 字 10个月前

,并非简简单单的一位摄政君,而是一位具备天人武力的君侯。在主世界伟力归于己身的大势下,荀少彧拥有如此战力,哪一位臣僚不噤若寒蝉。

由此可见,宰父这一封号的分量,不是一般的沉重。

对此,荀少彧哈哈一笑,道“老太师不愧为群臣楷模、众臣之首,言行谦逊至此,着实难得难得啊”

他看着左右臣僚大夫,淡淡嘱咐,道“尔等,要多多学习太师的品德,有功而不自骄,此为人臣之本,此为社稷之福。”

殿中臣僚们齐声附和,道“诺”

此时的凌烟阁,侧立左右的臣僚大夫,可谓吕国仅存的大夫名爵者。不论封邑大夫这般的显爵,亦或是一般大夫的贵爵,只要是大夫以上的人物,俱然俯首帖耳随声附和。

闻渊明躬身上拜,肃声道“呈禀摄政君,老臣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西北之行之所以能尽全功。全凭上清宫十位道友,以神通相助吕国,才能在如此短的时日内,接连平定两大乱逆。”

“西北之战,上清十绝仙人当论首功”

上清宫十绝仙人之能,在西北之战中大放异彩,上清十绝阵不知杀了多少乱军大将,一代刀圣公愚昭陷落风吼阵,生生在百万风刃中,化为无数血雾肉糜。还有郑国两大武圣人在上清十绝阵中,几经挣扎拼杀,徒留下一滩血水,两具森森白骨。

上清十绝阵经过这几战,已有赫赫不世之功,凶名之盛让人不敢小觑分毫,

荀少彧颔首点头,道“上清宫门人,却是与吾吕国有大恩。吾荀少彧立言于此,只要吕国存世一日,上清宫就是吾吕国正朔国教。”

他看着群臣惊诧的目光,再一次说道“西北大捷,上清宫门人出力甚多,吾吕国当以国教待之。”

闻渊明俯首,徐徐道“老臣,代十位道友叩谢摄政君。”

作为回朝的第一场朝会,各方封邑大夫纷纷觐见之时,却是不合时宜再让十绝仙人入殿。道门势力虽然庞大,也不能逾越了人道规矩,闻渊明身为老臣,自然对此中关窍极为了解。

闻渊明缓缓回到队

荀少彧看着满朝群臣,道“诸卿,吾吕国百废待兴,吾空有一颗求才之心,奈何无有英才归吕。惜之吾非无国士之礼,乃天下人不受吾国士礼。”

一个百废待兴的吕国,一个诺大的吕国,就摆在荀少彧的面前,等待着他的治理。

经过了战乱的肆虐,经过了蛮人的祸害,吕国的元气折损极为严重。这让刚刚打败宋国,平定争位之乱的荀少彧,不得不立即安抚国人,以期获得国人们的支持。而一位礼贤下士的有为明君姿态,就是此时荀少彧需要的外在形象。

至于吕国内乱平定之初,就一直跟在荀少彧身边建功的大将们。他们这些人固然需要封赏,但殷天子帝敕未到,荀少彧一日没有成为君侯,就一日没有封赏大将的念头。

倘若荀少彧现在就封赏一次,日后登基之时又要大封功臣,整个吕国才多少底蕴,哪里经得起随意败坏。就是荀少彧封号闻渊明为宰父,还是看在闻渊明背靠上清宫,给了上清宫几分薄面。

一名上大夫蓦然开口,道“摄政君求才若渴至斯,吾吕国振兴有望,臣等与有荣焉。”

朝中群臣心头一动,荀少彧如此作态,看来吕国将要迎来一段难得的稳定。

荀少彧摇了摇头,道“吾与诸卿,皆是吕国的一部分,吕国强则诸卿强,吕国弱则诸卿弱,都为一体何分彼此。”

耳畔回响的鸟鸣声,让荀少彧眉头稍稍蹙动,朝中几位修行高深的人物,面上都露出几分吗晦涩莫名的意味,看向凌烟阁子外的苍穹。

“禀报摄政君,”

一尊大戟士走入宫阁中,道“天降三足青鸟报信,言殷天子遣天使将至。”

“殷天子的天使,终于还是来了。”

荀少彧心头一动,神色自若的点了点头,眸光看向凌烟阁外上空徘徊的三足青鸟。

“有了殷天子的背书,摄政君继位的大义名分,这不就有了。”群臣心中念头涌动,面上露出喜色。

不待群臣恭贺,闻渊明这位新晋宰父,径直进言道“君上,天使将临,不若移驾宫门,不可让天使斥责吾等失了南方诸侯礼数。”

“允”

掖庭正门

一万二千飞凰神兵整装而列,一身赤红铠甲,犹如火焰般的气机,几如一座座火山,等待着一举爆发的刹那。

在殷天子帝敕之下,荀少彧就是当之无愧的吕国正朔,除非有人能耐掀翻八百诸侯,打塌人族大殷帝丘,否则帝敕一下,荀少彧正朔地位顷刻稳固。

“这位帝丘天使,是不是来的太巧了,吾一扫平余患,这个天使就立刻出来宣读帝敕,时间上拿捏的恰到好处,真是不简单啊”荀少彧面色淡淡,周匝群臣围立,眸光开阖间,闪烁着丝丝骇人精芒。

若是寻常诸侯国君,可能不会有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但荀少彧本身性子刚毅,比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