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无论他是不是要走剧情完成任务。
他知道皇阿玛在担心什么,一个帝王应该有这样的担心,这再正常不过了。
但他是从上辈子知晓的,还是在雍正年间,可见在康熙年这条路的猫腻是没有被暴露过的,也没有因此出过事,没有人借助这条路刺杀皇阿玛。
如果不是想给宫里的娘娘们和内务府的包衣家族以震慑,他从没打算过要将此事暴露出来。
他知道的事情多了,难道件件都要提前为皇阿玛和四哥排忧解难吗,他又不打算做贤王,做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宗室就好了。
“儿臣是年前知道此事的。”
那会儿他刚回来。
时间是真的,故事就得靠编了。
“儿臣久不能有子嗣,又查出肾气虚弱,可儿臣又并非体弱之人,故而怀疑是有人暗害儿臣。
或许是下毒,或许是以食物长期潜移默化地损害儿臣的身体,所以儿臣就查了查,查出御膳房食材进出宫门这条路上可能会有蹊跷。
但儿臣并不能完全确认,毕竟儿子也没有亲眼见到过,那时儿臣也不是内务府总管,不能像今日这样直接带人去拦截调查。”
至于为什么不禀明皇阿玛,他都这样了,要求他那么多做什么。
“儿臣知道自己不可能有孩子后,胆子也跟着变小了,实在是怕得罪人,怕得罪了得罪不了的人。”
康熙能信这话才怪了呢,怕得罪人,在宗亲宴上把废太子和梁九功之事扯出来做什么,储君都不怕得罪还怕得罪谁。
老八现在在他面前撒谎都不眨眼睛,不,他估摸着老八这些话也不完全是假的,半真半假吧。
时间是真的,不立即查明、不向上禀告的理由是假的。
年前废太子和噶礼在外散布老八不能生甚至不是男人的谣言,他只罚了噶礼,没有惩罚废太子,老八这是心里怨他。
怨他怨到把他这个皇阿玛的安危都弃之不顾了。
若不是良嫔昨日受辱,老八是不是打算一辈子都要瞒着此事,看这些包衣宫里宫外的运送东西,看他这个皇帝被一群包衣糊弄,甚至于可能会因此被刺杀和毒害。
这是不孝,亦是不忠。
康熙怒不可遏,但到嘴边的责骂又被他咽了回去,不知为何,他看着老八这副样子,总觉得如果他的责骂说出口,就会失去这个儿子。
不能骂,难道还不能打吗。
康熙顺手拿起放在书案上的砚台,冲着老八扔下去,硬生生砸在老八肩膀上,再偏一点儿,就是胸口或脖子了。
紧跟着是毛笔,是盛了半杯温茶的茶盏,是朝臣举荐三贝勒为新太子的折子,是毛笔
乱七八糟的东西砸下来,八贝勒动也不动,既不躲开,也不求饶。
这种程度的责打算什么,小孩子过家家吗,对皇阿玛来说,这连开胃小菜都算不上吧。
不是应该先责骂,再打板子,最后冷落,再说一些扎心刺耳的话,除了他的爵位,最后断绝父子之情,走完这整个流程吗。
八贝勒静静的等着,已经经历过的事情再经历一遍,倒也不会很难受。
他也早就习惯了上辈子皇阿玛对他的态度,如果是上辈子,皇阿玛刚刚根本不会问他何时知道的,也不会问他为何不向上禀告,皇阿玛自己心里就有答案,无需来问他。
那样也不错,不需要他费劲巴拉编故事了。
他也不喜欢来乾清宫这个地方,不喜欢这样一趟一趟的来见皇阿玛。
八贝勒知道自己不应该,上辈子是他咎由自取,这辈子皇阿玛怪他也是有理由的,但他这半年来每每见到皇阿玛,心中便戾气横生。
他的的确确是个不孝子。
不孝子八贝勒,这会儿连句软话都不想说,也不想再辩解。
反正他就刚刚那套说辞,皇阿玛不信便不信,疏远他就疏远他,如此他们父子都得清静得自在。
御案上已经被清空了,没有东西可以再往下砸,但康熙也没觉得解气,老八那样子就不像是知错的模样,更不见有半分悔恨,甚至脸上身上也没有对他这个皇阿玛的担心和惧怕。
他不喜良嫔的性子,从前他还觉得老八的性情有几分像良嫔,比如对安王府那边过于客气,他是让老八借安郡王府去收拢正蓝旗,收拢安王府一系的势力,不是真的把老八送给安王府做贵婿,他需要老八拿出皇子的架子来。
不只是对待安王府,从前老八对朝臣和宗室都客气了些,少了皇子的气势,他以为老八是受到良嫔的影响,骨子里是有些怯懦的。
但如今再看,老八和良嫔的性子没有半分相像。
老八身上哪有一丝一毫的怯懦,这个犟种也不知是随了谁。
如果不是顾及到老八现在的处境已经很凄惨了,既不能有后嗣,又坏了名声,他是一定会重罚老八的。
但如果他现在重罚老八,老八在外的名声会更差,老八得罪了那么多人,先前是废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