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虐心的还不只是如此,吴笛在三国系列第一部中已经埋下了伏笔,蔡邕是被董卓强召的大儒,却在过程中,因为学识广博、道德高尚,而让董卓所敬重,这其实也能证明他的人格魅力。讀蕶蕶尐說網
实际上在读者反馈中,蔡琰的父亲蔡邕确实比较受人欢迎,毕竟他是真正的君子,德行操守皆是当世楷模。
因此,在董卓死后,他在王允的面前,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他能有如今这么高的地位,与董卓的提拔不无关系,这其实也是知遇之恩。
然而这当然让王允勃然大怒,直接喝斥蔡邕“董卓就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
在诛杀董卓后,大权在握的王允直接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
实际上蔡邕就是因为要写汉史而被王允所忌惮,王允怕自己的名声被抹黑,毕竟他铲除董卓,其实广义上来说也是政变,还是靠美人计,这事传出去也不光彩。
最终蔡邕死在了监狱之中,他的女儿蔡琰彻底失去了依靠。
当然,王允的结局也很悲剧,他其实也可以说是丧命在贾诩的计策下,不是贾诩劝李傕、郭汜聚拢兵马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的话,也许他作为一个贤臣,能够重整汉室,当然这种概率太小了。
长安爆发内乱,使得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曾经的大汉有无数精兵能够抵抗这些异族。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威势早已消失殆尽
能坚持看到这里的读者,承受能力已经算非常强悍了,他们自然也感受了吴笛那深深的恶意,前一部吕布还在边境虐胡人。第二部他却完全陷入到了争权夺利的漩涡中去,再也没有“龙城飞将”了。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便是第二部结尾最虐心的内容,吴笛用冷酷的笔锋将蔡琰的遭遇写了出来,这就是让读者们知道三国时期的残酷她也不过是无数人的缩影。在这豪杰辈出的时代中,更多的人是苦痛的,有客死异乡者,有失却亲友者,有国破家亡者。
这种已经上升到国家层次的“致郁”。读者们哪里肯买账
有激愤的读者直接向无敌文化公司寄了刀片,以及那撕烂的三国系列第二部,表示再也不想看吴笛所写的了。
天净沙的度娘吧中更是一片谩骂之声,认为吴笛的文青病越来越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吴笛的粉丝为她洗地,说是第二部也是有亮点的。不仅仅是智者贾诩的人物塑造,还有整体上的结构,非常的完整,基本上将前作的埋下的坑填上了,整个第二部,通过蔡琰的视角。真正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与残酷
大部分读者才不管什么伏笔、内涵,他们就知道,看这第二部三国系列非常郁闷,时常看得无比憋屈,一点也没有第一部那样酣畅淋漓。反正就是不好看虐心又虐身
蔡琰这么好的一个萌妹子,居然真的这样往死了虐,不,根本就是让蔡琰生不如死,这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而这三国系列的第二部,也像是一个导火索一样,将之前忍吴笛忍了很久的普通读者激怒了,谁希望花钱买不自在,这样不断地虐我们,你就开心了
那好,我们不买账了你就继续犯病犯下去吧
因此,这三国系列的第二部的销量,出现一个极大的滑坡,本来媒体还在观望,可能之后会出现反弹,毕竟吴笛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然而这一次,销量却持续低迷,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媒体纷纷跳了出来,对此大肆报导,语气中包含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这是吴笛在文学领域遭受到的最大挫折,在读者中的口碑与销量都非常差
看来,吴笛天才美少女作家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也会写出读者不买账的作品。
不过,文坛上学院派的人士,却对这第二部三国系列赞不绝口,尤其是以蔡琰为主视角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才是有文章有深度的体现
甚至又有著名文艺片导演看上了中蔡琰为主视角的部分,决定将其改编成剧本,然后拍成电影,这绝对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悲剧故事
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季节,吴笛已经在中都大学学习了接近两个月了,她在大学中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甚至连一个社团都没参加,毕竟她要辅修历史系,双学位可不是那么轻松就能拿到的,她专注于学术之中,经常泡在图书馆。
吴笛曾经有段时间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希望自己也能多些朋友,但是后来才发现,一个人能有那么几个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