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贵子儿孙满堂白头到老。”
“”林城懒得与他斗嘴,起身揖道,“告退。”
语毕转身就走,好像生怕他再说点什么气人。
苏曜淡看着他的背影,嘴角轻扯。
待他走远,他的目光落回案头,盯在一本奏章上。
朝臣们果然没那么容易善罢甘休,他奉太后出去十余日,民间的书生闹不起来了,联名启奏却在他回宫的第一日就递了上来。
字里行间,还是要他杀小母妃。
做梦。
苏曜对他们所言嗤之以鼻,只是现下却有一事有些尴尬他又该到服解药的时候了。
上次他提前服药时身子正虚,药效来得凛冽,一夜就已醒来。可放在平日,总要睡上三天。
一直以来,他这三天惯会免朝,朝臣们只道他想歇上一歇,也不曾疑过什么。
这回,按理说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只是他不安心。
苏曜眯着眼睛思索了半天去会会太傅好了。
他启唇“张庆生。”
张庆生忙上前“陛下。”
“交待你一件事情,你记住。”他衔着浅笑,语中多有几分卖关子的神秘。
张庆生不禁竖起耳朵提起心,屏息静听。
他道“腊月十三你放开消息,就说朕打算十四去探望太傅。在十三之前,别让旁人知道。”
“诺。”张庆生一应,忽而心里一沉,“陛下,可十四日”
“朕知道。”苏曜一哂,“所以这日子好用啊。你让陈宾在宫里备好,朕去去就来。”
“诺。”张庆生躬身,虽知他这样无伤大雅,还是无声地叹了口气。
再几重寒风过去,腊月十四转瞬就到。
旧都这两日都下了雪,虽比不得北方大雪纷飞的景致,却也积出了薄薄一层,将宫宇都镀上了一层白绒。
太后前些日子去杭州赏景赏得舒心,连带着这些天心情都不错。见雪积起来了,她就唤了几个小宫女来,在慈敬殿前堆雪人打雪仗,还备了热乎乎的甜汤给她们解馋,自己就坐在廊下看她们玩。
临近晌午,孙嬷嬷从外头回来,行上前禀话“陛下出宫了。”
“真去了”太后看她一眼,见她点头隐有诧异,也有欣慰,“那就好,姜太傅到底教导了他这么多年。如今为着他的事大病,他看都不去看一眼,实在不成体统。”
“是。”孙嬷嬷颔首,“奴婢去御前问了问,说陛下昨晚还亲自挑选了不少补品,山参灵芝各选了几颗最好的。还有前阵子狩猎打来的皮子、杭州官员进贡的几件宝贝,今日一并带去送给太傅了。”
太后闻言,面上的欣慰更添了几分,缓缓点头“应当的。”
约莫两刻后,天子御驾就停在了太傅府门前。
姜太傅卧病在床,不便出来迎驾,几个儿子又都在洛京,便只有那个太常寺的侄子赢了出来,行大礼叩拜。
“免了。”苏曜淡看他一眼,无心理会,大步流星地步入门中。
姜文柏微滞,赶忙起身跟上,心里七上八下地打着鼓。
他自知前阵子学子们闹出的风浪是因为他暗中授意。可如今陛下驾临,他也当好好款待。
两番举动,不过都是为着自己的仕途与姜家的荣耀而已。
姜家在旧都的这处宅邸也已空置多年,姜文柏为苏曜引着路,一路七拐八拐,庭院楼阁多有破败之象。
走了不多时,一行人就进了姜高懿的院子。苏曜示意宫人们止步,自己也停了停,抬眸望着不远处的房门“太傅若在安睡,朕可以等一等。”
姜文柏忙是一揖“伯父醒着,陛下请。”
苏曜颔首,这才继续往里走去。
二人先后步入卧房,不及绕过门前屏风,就听到一阵沉重的咳嗽声。
姜高懿呼吸粗重,脸色蜡黄。听身边小厮说陛下来了,扫了他一眼,却很有骨气地无意见礼,只生硬道“陛下还来看老臣干什么。不如让臣去先帝面前,将是非分辩个明白”
“老师谬了。”苏曜摇头,坐到床边的椅子上,“这些是非去了父皇面前,哪里分辩得清楚朕霸占庶母是不像话,父皇一把年纪了,把比朕还小几岁的静太妃弄进宫就像话吗”
“你”姜高懿的呼吸一下子又急了,苍老的眼眸紧盯在他面上,气得胡子乱颤,“你父皇是天子,静太妃静太妃待字闺中,自可嫁他你岂能咳咳咳咳”
话没说完,他就又咳起来。
姜文柏慌忙上前给他顺气,看向苏曜,眼中虽比姜太傅多了几分恭顺,话也并不客气“陛下行事悖乱,还这般登门来气伯父,未免欺人太甚。”
“朕此行委实不想气太傅。”苏曜慢条斯理地摇头,“是太傅见了朕就非要说这些,朕既不能赞同,凭什么只能乖乖地听啊”
“你”姜高懿气结。
姜文柏牙关紧咬。
苏曜所言在他听来简直不想探病,像来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