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萧剑化不够资格,只能站在他椅子后面。
范旻勾询问道“你千里迢迢从静海赶来,有何要事吗”
王琛直截了当道“我是为华氏十三口灭门案疑犯冷艳冷姑娘而来。”
“来晚了,你来晚了。”范旻勾摇了摇头,指着桌子上的公文,“大理寺已经详断,确定冷艳乃是灭杀华家十三口的案犯,皇帝更是亲自下令,判处冷艳即刻处斩。”
“什么不是秋后处斩吗”王琛愣了一下,用略带疑惑的语气道“难道陛下不知道冷艳是我府中人吗”
范旻勾露出认真的神色,“陛下当然知晓,送公文前来的大理寺吏官还托我带话给你,说陛下望你洁身自好,安心处理好静海州事务。”
不对
这里面有蹊跷
本来以为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灭门案,但是听到范旻勾说的话,王琛忽然想到了一个案子阿云杀夫案
阿云杀夫案发生在王安石和司马光执政的年代里。众所周知,王安石和司马光不和,王安石支持变法,而司马光却强制反对。而两个人实际上开始闹翻,是从一个案件开始的,这个案件,是两人之争的导火索,那就是“阿云杀夫案”。阿云杀夫因为宋神宗和刑部意见不一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以否定皇帝敕令为最终目的。宋神宗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找来两位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然而,事情没有宋神宗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举措,让“阿云杀夫案”成为了北宋党争和王安石变法的导火线。
宋神宗刚把王安石和司马光找来商议此事,结果没想到,王安石和司马光马上分成了两派王安石支持许遵,而司马光则选择支持刑部。这下可麻烦了。“阿云案”成了新旧党派的主战场。在法律问题上,王安石为首的许遵之见和司马光为首的刑部所判的两派产生了分歧,而他们所争论的点便是“自首适用”。
因为当时王安石势大,取得了胜利,最终阿云被免除了死罪,但是案子到这还没结束。
十五年后,司马光得势了,立刻翻案,处死了阿云。
为什么王琛会联系到这个案子
因为他从范旻勾刚才的话里听出来了,赵匡胤知道冷艳是自己的人,但偏偏,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判处了死刑,要知道再怎么说,自己都是从三品大员,或多或少有些特权的,但是赵匡胤亲自开口剥夺了王琛的特权
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两个可能。
一,赵匡胤对王琛的所作所为不满,这点很好理解,之前王琛想方设法“脱离”了通州的管辖,在警告。
二,赵匡胤要让王琛去求上门,到时王琛肯定处于弱势啊,还不是老赵说什么听什么
明显是在敲打。
王琛微微眯起了眼睛。
谁知范旻勾又带来一个更坏的消息,“陛下说冷艳灭杀华家十三口罪不可赦,让路监司绝不接受赎刑。”
王琛背后一凉,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老赵要逼自己去京城低头,甚至,到时有可能会让自己交出静海的核心权力,他深吸一口气道“也就是说,想要救冷姑娘的话,我只剩下死刑复核一条路了”
“证据确凿,你如何死刑复核”范旻勾反问道。
是啊。
证据确凿,如何死刑复核
王琛脑袋疼的不得了,难道自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冷艳被处死吗
他想了想,道“我想见见冷姑娘。”
范旻勾犹豫了一下,“不太好吧”
王琛请求道“还望范漕司通融一下,日后若是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尽管开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范旻勾没说话,低头思考着。
王琛心中有些紧张,要是范旻勾不答应,那么自己真的只剩下去求赵匡胤一条路了。
半响后,范旻勾抬起头,认真道“通融未尝不可,但我有一个要求。”
王琛大喜,“您尽管说。”
范旻勾指了指东南方向,“我希望你把扬洲城的王记转让给我外甥经营。”他停顿了下,补充道“当然,货物还得你,价钱方面就按照我听闻的加盟商来,你看可行”
我晕。
合着就这件事
不过想想也是,财帛动人心。
哪怕一套商品只能挣一贯钱,凭借扬洲的繁荣,一个月要卖出去个一两千套轻轻松松,不说多,每个月一千五百贯能挣,一年下来就一万多贯。
范旻勾一年的俸禄才多少钱
算上职田、贴补所有的加在一起,大概五千多贯。
虽然达不到包拯年收入相当于rb一千多万的地步,但是也有五六百万,不错了。
而一旦能够在扬洲城开一家王记加盟店,不走任何贪污腐败的路子,就能轻轻松松获得两三年的俸禄,范旻勾动心也很正常。
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叫事。
王琛二话不说道“好。”
范旻勾露出了笑容,“既然如此,你乔装打扮一下,别让人认出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