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马上就拿着碗和树枝进了院子,然后蹲在堂屋门口外的屋檐下,在那装模作样的用树枝在碗里的泥土上写着什么。
在屋子里的两人终于是发现自己女儿不见了,出屋子要去找找女儿在哪里,刚出门,就发现小女儿正蹲在门外,在那好像破碗里划着什么。
唐六郎蹲下身子,摸了摸唐青的头,“青儿,在干什么啊”
“爹爹我在写字啊,喏,这样。”唐青抬起头甜甜的一笑,然后在碗里画了一点一横,“啊,错了。”自言自语的,然后又用手把土抹平,再写。
唐六郎和顾氏看了都觉得挺好玩,唐六郎问唐青“青儿告诉爹爹,这是什么啊”
“娘说纸太贵了,咱家买不起,青儿想学字,就自己想的,这样就不要用纸了。纸给爹爹写字。”唐青故意的用这样的一个个短句来表达意思。
“对啊。”唐六郎一拍自己的膝盖,猛的站起来,顾氏也是眼前一亮,两人相识而笑,有办法了。
“春菊,青儿这方法不错,我们就用她这方法来让孩子们练字怎么样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纸笔了。”唐六郎很是高兴。
“行啊,不过用这碗好像不太好,太小了。”顾氏也觉得可行,不过去发现还是有问题。
“是啊,太小了,而且用碗不太雅观,也不好平时带在身边。”唐六郎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皱着眉头在那思考着,突然,眼一亮,“哈哈,有了,我去袁木匠家。”说完头也不回的往院外跑去。
顾氏看六郎这样子大概是有办法了吧,她的眉目也舒展开了。
“呵呵,我家青儿真乖,真聪明。走,娘给你做米团子吃。”顾氏高兴着抱起唐青朝着灶间走去。
中午到了吃饭的点,唐六郎没有回家,顾氏只好把吃的都隔着水在锅里给他温着。
到了未时末,唐六郎才兴冲冲地回家。而手里拿着的就是他刚去袁木匠家带回来的东西。
他把东西往桌上一放,顾氏和唐青都围过来看。
这是一个方形的带盖的扁平盒子。唐六郎把盒子打开,一里面是浅浅的一格,放着一根细木棍和一个竹片。在顾氏和唐青好奇的目光中,唐六郎把那个浅格一拿开,里面装着的显然是细沙。啊,原来是
沙盘啊。
“啊,六郎,有了这个盖子就不怕里面的沙土跑出来了,那这个竹片是”顾氏把玩着手里从盒子里拿的竹片,就是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
唐六郎就在细沙上写了一个字,然后拿过竹片,一推,细沙表面又恢复了平整。”这是用来推沙土的,这样就不会弄脏手了“。
唐青真的是一下子佩服起来唐六郎来了。自己只是稍微提了一下,唐六郎居然能想出这么美观实用。
“我已经让袁木匠先给做个十个。等明天看要来入学的人多不多,不够可以再做的。反正这个做起来很快的。”唐六郎终于是觉得松了口气,忽然想到自己还没吃午饭呢,肚子还真是饿了。”家里有吃的没”唐六郎问顾氏。
“有,给你温着呢,这就去给你端来。”顾氏连忙就去灶间给他端了吃的。
堂屋里,唐六郎狼吞虎咽地吃着饭,顾氏不时给他夹上筷子菜,而唐青在一边则是玩着沙盘,一家子其乐融融。大家纷纷涌上前来要再问些大郎问题,被村长给拦住了,“好了大家,你们这乱七八糟的让六郎怎么回答啊。这样啊,我做主了,有这个送孩子进学堂的想法的,明天自己去六郎家。现在都散了吧。”
村长都发话了,大家也不好再继续的缠着了唐六郎了。大家纷纷散去,不过几个一群的都在商量着关于学堂的事情。
唐青被顾氏牵着站在一旁较靠边的地方等六郎。唐青看着大家这么热烈的讨论着,收学生的事情应该没问题了。之前她还担心没人会愿意把孩子送到学堂里呢,毕竟在农村男孩子七八岁以后都是可以帮家里干农活的了。
人群渐渐散去,唐六郎谢过了村长,然后和顾氏、唐青一起回家。
本来唐青到这里以后和同龄的孩子接触的不多,还不太知道这时候的四岁孩子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今天看到村里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通过观察发现比以前自己认知里的这个岁数的孩子要早熟的多。这对她来说是好事,这样自己就不用再小心翼翼的装的太过小孩子气了。很多自己对新生活的想法也可以慢慢展露出来了。
回了家吃过午饭,唐六郎就要去学堂那里再去看看。唐青非缠着要一块去,唐六郎只好答应。
学堂里整整齐齐朝东摆着十张桌子,分为两排。东面就着墙的地方是一张矮桌陪着矮凳,这是唐六郎教书时的座位。这矮桌是袁木匠看在唐六郎定制了十张桌子的份上另外送的,矮凳是自家的。屋里四面的墙上挂着唐六郎的以前写的几幅字画。
一间课堂有模有样。
“爹爹,青儿可不可以也来学堂认字啊”唐青问着正把字画再摆放摆放好的唐六郎。
唐青本是会些繁体字的,再说自己好歹也是有上过十几年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