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一百八十一章(1 / 2)

皇上能对太子说音奴为着沈六元竟然都舍得和朕耍心眼子了吗

肯定不能啊

皇上也是要面子的。

于是在太子眼中,皇上就是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好话歹话都说尽了,依然没能叫皇上改了主意。难道真要由着音奴和沈六元去“夫妻恩爱把家还”吗

唯恐这事传到太后和景福姑姑耳中,叫她们生出误会,太子赶紧把兄弟们叫到跟前来共商此事。他能叫的也就是二皇子和三皇子。四皇子虽与他同母所生,但性情跳脱,且这些日子总被皇上打发去京郊的营地中,轻易见不到人。

二皇子和三皇子大吃一惊。

除了吃惊,两位哥哥心里还闪过了类似的念头难怪音奴以前一直叫我给他保密,不想让外人知道他和沈昱亲近,结果没过多久就情真意切瞒不住了

是哥哥大意了啊

三皇子呆在那里。二皇子强行镇定地分析“父皇英明神武,定然有他的考虑。父皇了解音奴的性情,许是觉得强行阻止反而不美,故假意支持他。”

三皇子呆在那里。太子恍然大悟地说“有道理啊”

太子越想越觉得二弟说得是对的音奴那个性子,若下定决心非要做成一件事,那别人怎么反对都没有用。就好比说他小时候不愿意在上书房跟着皇子们一起念书,当时多少人劝他,两宫太后劝了,皇上皇后也劝了,他们这些做哥哥的更不用说就这样都没能叫音奴回心转意,他最终如愿去了国子监。

颜楚音对沈昱的那份心,太子瞧得真真的,别管日后会不会变,至少在当下是真情实意的。大家反对有用吗没有一味的反对更显出两人的情比金坚。

所以还不如纵着他

三皇子呆在那里。二皇子努力琢磨着皇上的深意“音奴现在才多点大这会儿说一辈子,难不成就真的一辈子了我承认沈六元是个好的,但世间之事很难说的许是年,许是六七年,指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分开了。”

人都有劣根性,轻易得来的东西总是不会去珍惜;反倒是跋山涉水、千难万难摘来的果子,哪怕那果子平平无奇、味道一般,依然会把它当成是珍馐。

三皇子呆在那里。太子点点头说“确实,音奴现在还小呢。”

二皇子又说“咱们虽明着不反对,但暗中还是要多注意一下。”都是做哥哥的,别的不说,至少该跑去沈六元跟前亮亮拳头吧好叫六元心里有些顾忌。

“父皇的这一番苦心,还得细细地说给太后与景福姑姑听。平国公那边也是一样,音奴毕竟是平国公独子,莫叫国公误会了父皇。”太子干脆就分派起任务来,“太后那边,我去敲敲边鼓。景福姑姑和平国公那边就由二弟去”

三皇子一激灵,忽然醒转过来,抢话道“平国公那边由二哥去,景福姑姑就交给我吧”

不等太子和二皇子说什么,三皇子犹豫了下,又说“我这有个想法,若是顺利太后那边也可以交给我。”早知道就不怀着调侃的心思写什么文武和了,其实那书里没有分桃断袖的情节,只是把主角的情谊升华了下

三皇子顿时一阵心虚。

太子好奇地问“你有什么法子”

三皇子忍着心虚说“我听说京城里最近十分流行一册话本,里头两位主角的原型分别是音奴和沈六元不如我们找个戏班子把那话本排成戏”

这戏具体要怎么排,还需要多多思量。等戏排成了,找个时间在宫里演一演,把太后、皇后和景福长公主等女眷全部请过来看戏。看着戏台子上的悲欢离合,这不比太子口述更直观吗想必看了戏之后,太后等人就能理解了

二皇子表情严肃地说“我觉得三弟的法子可行”

“那这个事情”太子问。

三皇子连忙拍着胸脯说“包在我身上”

皇子们悄然行动的时候,皇上还在忙着大事。柳家被围了,冒出一堆人要给柳家求情的。皇上在大朝上长叹一声,丢出了柳太妃在宫中培养人手、安插探子的证据,顿时没有人敢说什么了。柳太妃都已经是太妃了,先皇死了那么多年,她作为寡妇身居静宫之中应当修身养性,暗自培养那么多人手干什么

真说起来,这里头还有前朝遗孽的事。

但如浑嬷嬷、梁太妃这样的人,当年确实都是经由柳家的手被送到宫里来的。她们在宫里的所作所为自然要被归到柳家头上。当年被调到德妃身边的宫女丁小满,拿着避子汤说事结果被德妃赶去浣衣局的那个,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除此以外,之前六皇子身边的不少近侍也都和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皇上丢出的证据里还有一个与避暑山庄招蛇粉事件有关。因此柳太妃身上还有一个谋害新乐侯的罪名。她为什么要谋害新乐侯很难不让人产生“柳太妃欲要操控朝政”的联想。而柳太妃名下连一个皇子都没有她操纵朝政的根本目的肯定是为了柳家啊这里头的逻辑理通顺后,自然无人敢为柳家说话。

再说,御林军又没有冲进柳家去喊打喊杀他们只是礼貌地把柳家围起来了而已。皇上假惺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