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楚音斗志昂扬地离开了翰林院,一心想要在沈昱散衙前把老鼠都解决了
之前被他派去东得省那边调查沈母身世的人名叫杜明。颜楚音直接找上杜明,问“之前你去过东得省,你觉得沈昱的身世里头有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杜明以为自己的工作出了纰漏,忙问“这话从何说起”
颜楚音在心里算计过。如果沈昱的身世真的存在问题,那根子只能在沈昱的太姥爷那里。只说年纪,沈昱太姥爷和哑女肚子里的那个孩子差不了太多。
颜楚音便问“当地不是有传言说沈昱太姥爷长相俊美,年轻时引得好多姑娘想嫁吗那当地有没有流言说太姥爷的身世存疑,并不是吴家的血脉”
杜明心里暗松了一口气“我在那村里调查的时候,正好听一个老人说起过此事。吴家的老太爷虽然长相不俗,但依然看得出来是父母亲生的,只是挑着父母身上好的地方长了。可惜老太爷的独子没继承到这份好样貌,一直到孙子辈上,吴家大姑娘也就是沈六元的母亲才得着了几分。因此老太爷生前十分宠爱吴家大姑娘。若不是他去得太早了,吴家大姑娘或许不会被卖作童养媳。”
老太爷若能活到现在,也就六十七八而已。七十年前的事情,确实不太容易探查,但又不是完全探查不到。再说杜明还偷偷抄录过吴家的族谱。老太爷的父亲是那村子里土生土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老太爷的母亲虽然是从外村嫁过来的,但也在族谱上落了两笔,大约就是某某人于某年某月某日聘某家女为妻,此女又于何年何月何日诞下一子。若是对老太爷母亲的来历不放心,那就顺着这个记录找过去,配合着衙门里的户籍档案,肯定是能查清她来历的。
颜楚音听到这里,就已经十分放心得下了。
但他转念一想,若老鼠们先去东得县做了一些布置,再跑来京城“认亲”,他们说不定会在村里散播一些流言乡下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寿命都不会太长,老太爷那一辈的人陆陆续续都死得差不多了,死者是不会说话的,活人给他们捏造一些流言还不是简单得很又偷偷修改族谱,好弄些伪证来证明沈昱血脉有异。
虽然颜楚音手里有杜明带回来的抄录本族谱,杜明也能作为人证,证明沈昱和“第三子”完全没有关系。但颜楚音和沈昱关系太好了,杜明作为颜楚音的人,会降低这份证据的可靠性。得想个办法出来把沈昱彻底择干净了才好啊
沈昱为什么会被老鼠们盯上呢
难道是因为他六元及第、名满天下,所以老鼠们闻着味儿凑上来了不对啊,沈昱六元及第是这两天的事,但老鼠们既然敢找上来,说明他们肯定去东得县做过布置了,进一步说明他们早在沈昱六元及第之前就已经盯上沈昱了。
这就奇怪了。一般人就算知道了沈昱非沈丞相亲孙,是他从族中过继而来的,知道了他母亲是童养媳,也想不到要把沈昱和前朝遗孽联系到一起去吧
除非他们早就知道沈母的身世是有文章可做的。
那就更奇怪了,他们为什么能注意到沈母这样一个去世多年的小人物
沈母在世时,她的人生经历中唯一可以拿出来说道是便是逃灾。她本可以在自己家乡平平安安地长大,到了合适的年纪就嫁个合适的人家但因为逃灾,她跟着家人流离失所,最终成为了沈家的童养媳。灾难改变了她的人生。
“我明白了是逃灾”颜楚音恍然大悟。
颜楚音派杜明去调查沈母时,杜明就是根据逃灾时的线索,顺利找到了沈母的家人。在这个过程中,杜明把一些家庭当成是错误选项排除掉了。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性,老鼠们在寻找第三子血脉的时候,也找到了东得县来,也试图通过逃灾时的线索寻找到他们要找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也查到了沈母,并且把沈母当作是错误选项排除掉了。但是,当老鼠们找到正主时,发现正主的情况十分不如意,或者正主干脆都已经死了,于是老鼠中的某些人忽然起了心思为什么不去错误选项里找一个合适的,来“冒充”他们的少主呢
前朝被灭那么多年,老鼠中除了洗脑被洗得特别彻底的依然愚蠢地效忠前朝皇室,但大部分老鼠其实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打算。尤其是像相父那种人,作为老鼠的首脑,他在意的只有他自己“少主”假不假的无所谓,好用就行了。
“我呸”颜楚音真想唾这些人一脸唾沫。
搞清楚了老鼠的路数之后,完全可以反向推理把真正的前朝遗孽找出来。颜楚音请杜明坐下,认真地问“你当初在东得县找人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这样一户人家,一个从外地来的来历存疑的哑巴女人,可能生过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如果还活着,大约六十七八岁的样子。这家人也跑外地逃过灾。”
这话问得太含糊,杜明自然没法第一时间给出答案。但因为主子表现得很郑重,杜明心知不能随意敷衍过去。他把那些调查经历都在心里回忆了一遍。
想了想,颜楚音又说“这个哑巴女人,她估计没法独身跑到东得县,也许她是被某个男的带回来的。她生的孩子可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