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擦黑的时候,一个老伯挑着担子回到家中。
刚放下担子,老伴儿就迎了上来,递上一杯热茶。老伯笑呵呵地说“今个儿运气好,摆摊的时候瞧见沈解元了他在我摊子附近站了好半天呢”
老伯在衙门附近摆摊,摆了好些年了,周边的人都认他,生意一直不差。老伴好奇地问“沈解元也好吃咱家的这一口”哎呦,那可真是撞了大运了
老伯摇头“哪啊解元都没注意到我,只是站摊子旁边等人而已。”其实沈昱站的地方离老伯的摊位还有点距离,并不会耽误老伯做生意。但男人嘛,不管什么年纪都喜欢吹那么两句牛,按老伯这说法,沈昱仿佛就站在他边上。
他和解元紧挨着站着,也是沾过仙气的人啦
“等人难不成是等新乐侯”老伴忍不住笑了起来。
老伯一拍大腿“可不就是么”
因为是在自己家里,又是夫妻关起门来说私房话,老伯自然很敢说。他在衙门附近摆摊,按说不是那种没见识的,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有幸见过,但像沈解元和新乐侯那样的人品,依然叫他眼睛一亮。老伯滔滔不绝地说“难怪他们说解元是文曲星下凡,果然和寻常人不一样他和新乐侯处得也好,这么冷的天,硬是等到新乐侯下职比着咱巷子里的二壮等王家丫头还诚心”
“瞎说二壮和王家丫头是订了亲的,你这张嘴啊”老伴嗔怪了一句。
老伯佯装不满“你懂什么我上次在茶摊子上听人说书,诗经里有那么一句,说兄弟之间处得好,那就和夫妻一样。我拿二壮和王家丫头比解元和新乐侯,怎么不对了我用的是诗经里的说法”他有心在老伴面前卖弄学问。
诗经里确实有这么类似的一句话。但人家说的是,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正好和老伯说的相反,是说新婚夫妻之间感情好如同兄弟姊妹。老伯记错啦
见老伴真被自己唬住了,老伯越发得意了,又说“我今日仔细瞧过了,解元那人品啧啧啧,真和天上的神仙似的根本想象不出他骂人的样子。但上次他们读书人聚会的时候,有人说新乐侯的坏话,他却不管不顾地骂出口了这感情还能是一般朋友之间的感情吗那真就是和夫妻一样了啊”
“有道理哇”老伴儿说。
类似的话还在好几个家庭里发生着。
好比说一个跟着颜楚音办事的小吏,吃饱喝足了,拎着一包白送的糕点回到家中。妻子嗔怪,今个儿既然下职早,何不早点回家,去买什么糕点啊小吏直喊冤枉,这糕点分明是新乐侯送的,不是他自己买的。再说,下职哪里早了若不是沈解元跑来把新乐侯接走了,他们这会儿估计还燃着蜡烛办公呢
妻子好奇地问“原来新乐侯与沈解元真这么要好那些传言不是假的”
小吏道“你莫看新乐侯年纪不大,是个能办事的,根本糊弄不过去。他只要将脸一板,我心里就一颤,赶紧寻思自己哪里错了。但新乐侯遇见了沈解元,今日我是真看仔细了,那笑得啧,若不要好,新乐侯能笑成那样”
颜楚音并不知道他与沈昱的“情深义重”正成为这个冬天最火热的话题。不仅民间在讨论,当沈昱写的那个试讲启蒙书的小册子经由颜楚音的手,递到皇上面前去时,皇上和太子对视一眼,两人不知道怀着什么心情,又叹了口气。
小册子当然很有用了。沈昱说了,给百姓们宣讲时一定要注意“话术”,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话术没把握好,那启蒙书上的东西再有用,百姓们也不一定会接受。皇上看过小册子,觉得沈昱继承了丞相的作风,是个能办实事的。
这个评价已经非常高了
皇上同意颜楚音的判断,认为沈昱的小册子应该和启蒙书组成配套的宣讲材料。他说“等到来年春天、万物生发,这全民启蒙的活动就正式展开了。”
满打满算,他们的准备工作还有三个月。
太子道“沈解元用心了。”来年三月,不仅有全民启蒙,还有春闱呢,结果沈昱这么一个准考生,不顾寒冷跑去了乡野做试讲。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虽然直到现在,太子依然想不明白,沈昱和颜楚音之间到底是怎么开始了友谊的。但不得不说,自从两人有了交情,沈昱对颜楚音的心意没半分作假。当然换作颜楚音也是一样,他对沈昱也是全心全意。这样的知己不可多得啊
皇上“”
不是,你这怎么也叛变了,竟然帮沈家那小子说起了好话
但目光落在沈昱写的小册子上,皇上到底没说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长大了,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有一天,长辈在他们心里不再是唯一了。
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啊
但皇上还是忍不住吐槽说“音奴说了,叫朕找人把册子上的东西抄了,原版要还给他,他要收藏的那就赶紧找人抄了吧,莫叫音奴等上太久。”
年前,颜楚音带着一众小吏终于将厚重的资料梳理完了,没有漏下一个受害者。他很是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皇上做出的种种布置也到了收尾阶段。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