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天打雷劈(1 / 2)

第九十七章 天打雷劈

对于魏征而言,这一天在白鹿乡所有的所见所闻,都没有在课堂上看到的这一幕令他震惊,也是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了胡迭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强大与可怕。

在儒家的体系中,尊师重道是贯穿着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在这个核心的宗旨下,没有人可以超越儒教的创始人孔子,所有的后来者,都只能是在孔子的思想下去传承,发挥,而且,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弟子是绝对不能怀疑老师的正确性的,指出老师的错误和不足,不管你说得对不对,这都是犯了不尊师长的大忌,往严重了说,就算被安个欺师灭祖的罪名,也是不足为怪的。

事实上,不光是儒家,就算是那些匠户手艺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在这种最现实的担忧下,几乎每个掌握着先进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者,都会在教授弟子的时候,刻意的留一手,就是生怕弟子超过自己,抢了自己这个当师傅的饭碗。

可是胡迭的这种知识传承,却好像完全没有这种顾忌从胡迭的讲课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擅于教学的好老师,但他讲课的方式却透着一种相当成熟的教学体系,他所教授的这些知识,全都是一环扣一环,根本不可能去保留什么,从最基础的原理解释到最实际的应用,而最可怕的就是他所传承的这种教育模式,居然是允许,甚至是鼓励学生质疑老师的。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这种知识的传承体系,是具备近乎无限的发展空间的学生不再被尊师重道的观念所束缚,老师也不再需要防备自己的学生超过自己,那些知识在每一次的传承中,都将受到一次或是无数次的质疑与检验,无数人会从无数种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检验这些知识的正确性,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这样传承下来的知识,它必然会越来越强,而且它进步的速度,绝对会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这个唐祖儿,胡迭才教了他多久他竟然就已经可以对胡迭得意的作品提出改进的意见,假以时日,谁能想像他将成长到何种地步

这样做,对胡迭其实是相当不利的。

不难想像,在这种传承模式之下,得到这些知识传承的人,几乎就不会受到任何的束缚,胡迭本人或许可以凭借其深厚的知识功度和作为师长的身份,在这个体系中拥有超然的地位,但他的下一代,如果没有力压群雄的超强天赋,就必然无法继承他在学术上的这笔遗产,甚至有可能在几代之后,就沦为整个体系中的一介路人,到那时,他们就再也无法利用这些知识来获取利益,也就失去了一个家族最为重要的根基。

魏征很好奇,以他对胡迭的观察和了解,凭胡迭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可他依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样做,可问题是不管怎么看,胡迭都不像是那种会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放弃私利的人,那么,驱使着他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又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魏征没有问胡迭,因为答案其实并不重要,不过,真要说起来,恐怕胡迭本人对此也会是一头的雾水,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他根本就没有作出过什么选择是的,从一开始,在他的思维里,就不存在任何其他的选项,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选择。

这无关智慧和道德,而更像是一种本能。

对科技知识的追求与传承,对大国梦的向往,这样的信念早已铭刻在他们这一代中国人的基因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任何的自私,任何的杂念,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信念面前,都不值一提。

山河沦丧,数百年被异族奴隶,国破家亡,列强任意欺凌,直至整个民族都要被凶残的侵略者连根拔起,这样的代价,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几千万同胞尸骨堆积如山,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愚民政策会带来怎样的恶果,从那一刻起,开启民智,传承真理和知识,就与大国梦一起,被刻进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所以,对于胡迭而言,他从来就没想过在传承知识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不会去想。

总的来说,与魏征的这次交往,双方都感觉不错,在魏征看来,胡迭做事虽然离经叛道,但心性却是好的,而胡迭,也很高兴能得到魏征这样的千古名臣的认同,离开时,胡迭甚至还盛情的请求魏征留下了一幅笔墨,作为家传的珍藏,而魏征,也十分难得的收下了他送出的礼物两斤刚研制出来的炒茶。

送走了魏征,胡迭以为自己应该能安静一阵子了,可事实证明,老天爷根本就见不得人清闲。

这天,正在科学院中跟工匠们摆弄着蒸气机的模型,宫中的中官突然出现,传旨让胡迭进宫。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的胡迭,只得带着疑问与中官一起乘上马车,匆匆的赶到了皇宫大内,却发现整个皇城的气氛都莫名的紧张,这使得他也不禁有些心里打鼓按说这贞观初年应该没什么兵变和动乱啊难道是自己出现引发了蝴蝶效应

心里七上八下,等见到李二,听李二讲述,这才知道自己是想多了兵变神马的是不存在的,不过宫中倒真是出了大事,就在昨夜晚,突然天降惊雷,把太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