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蝗灾怎么还不来啊(1 / 2)

第五十章 蝗灾怎么还不来啊

胡迭并不知道这些衙内们回去后,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又有多少人连夜入宫向李二陛下禀报了此事,但他却可以感受得到,有了这些衙内的参与后,他的计划进行得那真是要多顺利就有多顺利,很多事情,甚至连他都还没想到,就已经有人替他准备好,就比如为了打造这些推车和锅灶,他最头痛的就是村里工匠不足,可是还没等他向那些衙内们开口,第二天,工部便调派了二十名最好的铁匠和木匠过来听他任用,直接就解决了这最大的难题。

有了充足的人手,又有了资金,养鸡厂很快就搭建起来,同时,大量的母鸡也从乡间被收购,投入到这鸡厂之中。眼看着万事俱备,胡迭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将大量收购蝗虫的告示张贴出去,为了保证宣传到位,更雇佣了村民敲着铜锣一村一村的去宣传,他给百姓们开出的价码,是同样重量的蝗虫,按二比一的比例来兑换米糠。

这样的价格如果是放在二十一世纪,绝对会被人砍死,去淘宝上搜一下就知道,蝗虫的价格几乎比牛肉还贵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货真价实的高蛋白,高营养,关键味道还不错,在那个时候的中国,但凡是打上这几个标签的物种,别管它繁殖能力有多强,在天朝都得靠人工养殖才能维系物种的生存和市场供应,就没有一个是便宜得下来的。

可是在这唐朝,这样的告示一贴出来,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开什么玩笑这怎么可能

是的,在大唐,米糠是不怎么值钱,但这东西再不值钱,它也是可以活命的粮食,便是这样的米糠,在大唐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吃饱的,农夫们终日辛劳,所求的也不过就是这一口温饱。

而蝗虫,那是什么东西这玩意儿平时虽然少见,但这两年,地里田头却到处都是,而且这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来入药,谁会花钱去买它

可是,告示不会作假,尤其当这些告示还是贴在许多粮店米店的门口之时,当百姓们从店家的口中证实了这件事的真实性之后,顿时,整个长安城一下都炸了锅。

蝗虫可以换粮了,那也就意味着蝗虫它可以换钱,在这年头,粮食和布绢那都是可以直接当钱使的硬通货,长安的市民虽然相比普通的佃户日子要好过一些,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许多既没有什么手艺,又没有产业的破落户,因为没有田地又没有工作,那日子甚至是过得比农民还惨,一些贫民聚集的地方,几乎每天都有人因饥饿或疾病而死,现在有这么个机会摆在眼前,怎会放过便是那些能吃得饱饭的,也同样不会介意自己能多些外快,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便有无数的人涌向城外,长安城里但凡是能用来捕蝗的细网,全都被抢购一空。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封建时代的社会里,那可是相当敏感的,因为这很容易就会让统治者联想到诸如聚众生事与造反之类的事情,但这一次,长安城里所有的衙门都没有对这些市民的行动设置任何障碍,一些市坊甚至还专门组织起了捕蝗的队伍,安排有从军经验的退伍老卒来带领市民,如同行军布阵一般的进行有组织,有配合的捕蝗。

而郊外,那些得到消息慢了一步的村民们,起初还惊讶怎么一下会出现这么多人来乡间捕蝗,还担心这些人会踩坏自己的庄稼,可是,当他们从这些人口中得知这些蝗虫竟然可以直接拿来换取粮食后,顿时便不干了蝗虫本是无主之物,但它既然在我的田里,那便是我的,怎么能让外人占了便宜去

乡里人老实,但蛮横起来也是不讲道理的,尤其是在涉及自己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农民更是比任何人都更为敏感,十里八乡的还大多沾亲带故,一声招呼,乡民们便要联起手来把这些想从他们嘴里夺食的城里人赶出村子。

眼看着对方人多,而且自己也确实理亏,城里人开始动起了脑了,看了看那些村民手里的家伙,便说道地是你们的,这没错,但你们难道就打算这么用手去捉蝗虫这一天下来就算捉到累死,能捉得了几只而我们呢都带着网,要不这样,你们出地方,我们出工具,大家一起联手,抓到的蝗虫五五分账,这样你们赚得更多不说,还能保护了庄稼。

村里人不傻,想想自己去买网要花的成本,还有这来去城里消耗的时间,确实不如直接跟这些人联手,商谈下来,众人便开始联手在这田野里到处张网捕蝗,家里的小孩子也都被叫了出来,跟着大人一起在田里抓那些太小飞不起来的幼虫。

一番折腾下来,众人多多少少都有了些收获,看着一袋袋的蝗虫,百姓们又开始担心,这换粮的事到底靠不靠谱可无奈天色已晚,只能等到第二天再进城去换粮到了第二日,当进城的村民推着一车车粮食从城里回来,所有的村民全都沸腾了,越发积极的到处捉蝗。

这种行为,当然引来了不少迷信人士的反对,诸如一些乡老村贤什么的,纷纷站出来斥责这些人如此行径是在冒犯蝗虫大仙,怕是要给村里带来灾害,还真是吓到了一些人,但比起那虚无飘渺的天罚来,饿怕了的村民显然还是更在意那些看得到的粮食,看着别人家一口袋一口袋的往家里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