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李二的心思(1 / 2)

第十九章 李二的心思

太极宫里,一封奏书让李二神色凝重。

大军生疫

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李二的心几乎都快要跳出胸口。

作为一个马上打天下的君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突发的瘟疫对一支军队的威胁有多大,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就算是那些能够得到及时控制的疫情,也会造成部队的大规模减员,同时还会伴随着士气降低,流言四起,以及士卒们的体质下降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而严重的疫情,甚至可以直接摧毁一支强军,千百年来,这样的例子可并不少见。

更让人揪心的是,大唐初创以来,天下便一直都不怎么太平,而两年前的玄武门之变,更是令国家元气大伤,突厥倚仗着兵强马壮,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卢国公带兵驻守边境,就是为了防范突厥的侵扰,万一大军因疫而乱,被突厥抓住机会,再一次叩边成功,那对他这个新上任的皇帝的打击,可就实在是太大了。

玄武门兵变之初,便有渭水之盟的耻辱,这件事才过去不到两年,难道还要再来一次若如此,他这个靠兵变夺位才坐上至尊宝座的皇帝,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才是大唐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世人又将如何看待他这个杀兄逼父之人

万幸,此次的病疫,竟然刚露出一点苗头,便被轻松化解,到最后竟连一个士卒都没有因病而亡,程咬金更是将胡迭所献的抗疫之法尽数写在奏折之中,恳请李二在大唐全军推行虽然麻烦,虽然要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只要能避免疫病滋生,便是值得的

兵家之人,有谁会不知封狼封胥的冠军候如此天骄一般的汉之名将,却如慧星般一闪而逝,他没有倒在两军撕杀的阵前,却被一场疫病夺去了生命,自那以后,兵家之人,就没有不闻疫而色变的,可是谁能想到,解决这个千古难题的办法,竟是如此简单

胡迭,这个熟悉的名字,又再一次的闯进了他的视线。

李二现在是既庆幸,又好奇,这个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年轻人,究竟有什么东西是他不懂的他懂制盐,懂军械,懂治马蹄裂伤,还懂防治疫病,这些知识,以前闻所未闻,常人若能得其一项,便可立百世之家业,而在他这里,却好像是不要钱一样的随手可扔,究竟是什么样的隐世家族,或世外奇人,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子弟

拿起桌上宣旨太监带回的一具弩弓,李二也是连连称奇。弩这东西,春秋时便有了,千百年来设计都是大同小异,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对其进行改进,就算要改,也只是对弩身的大小,弓臂的材料,弹力进行修改,以增其射程威力。

但是,这把弩却不一样,这看起来有些复杂怪异的弩身,竟能如此贴合射手的身体,在端起弩具的那一刻,弩与身体仿佛就变成了一个整体,那种稳定感,能让任何用过它的人,都为之着迷。

而这省力的上弦机构,更是巧具匠心,一个小小的机构改良,便将弩手最大的限制轻松化解,从此以后,朝庭只要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弩具,就不怕招不到合适的兵源。

不仅如此,有了这上弦的机构之后,任何人都只需要双臂便可轻松为弩张弦,不需要再借用腰腹的力量,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骑兵也有了使用它的可能如果真能将弩的远程打击能力与骑兵的机动性结合起来,那将会是怎样一幅画面

这具弩,同样也是胡迭所制,不过有些可笑的是,他制作为具弩的目的,却不是为了给唐军凭添一件利器,或是建功立业,而仅仅只是为了应付军中的校阅据卢国公所述,此子什么都好,就是身子和性子弱了些,吃不得苦,不过在李二看来,这点毛病却是算不得什么,如此一身奇才,又愿意为大唐所用,难道自己还会吝啬高官厚碌不成

看了一眼跪在堂下的宣旨太监,李二淡淡问道“此次宣旨,诸事可还顺利那白鹿县子,是何等模样,容貌气度如何”

趴在地上,太监不敢抬头,恭声应道“回陛下,此行一切顺利,就奴婢所见,白鹿县子确实气度非凡,比之寻常世家子弟也不让分毫,只是”

说到这里,微微顿了一下,李二的目光立刻扫了过来,太监急忙说道“只是奴婢想起一件趣事,这白鹿县子,似乎是并不懂得我大唐之礼仪,在奴婢宣旨之时,竟然行了跪礼。”

一听这话,李二不禁也乐了“怎么他真的跪了”

太监恭声答道“确实跪了,此事不仅奴婢看见,卢国公当时也是在场的。”

这倒有趣李二想像着当时的情形,嘴角不禁弯了起来,一方面此事确实可笑,要知道像这样的敕旨,可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接的,而有资格接敕旨的人,通常而言也不可能会不懂这官场的礼仪,这样的笑话还真是少有,不过更让他感到舒心的还是从这个举动背后,折射出的是胡迭对于皇权的敬畏。

懂得敬畏就好,有才之人,往往都持才傲物,原本还担心这小子避居世外,野性难驯,可现在看来,既然他懂得对皇权的敬畏,也就当明白做臣子的道理,这样的人才,用起来才顺手啊。

镜头转向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