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汇丰银行入股恒生银行,占股51,恒生银行痛失控股权,但也免于破产,逃脱挤提厄运。
几年后,有银行界人传言,汇丰控股恒生,其实是利国韦一手促成,当时汇丰银行其实只是想要入股35就可以了
利国韦自然是矢口否认了,最后也是众说纷纭,成为一个公案
恒生易帜后,在汇丰的帮助下,顺利的躲开了挤提风潮,而汇丰也派了4名董事参加恒生董事局,董事长仍是何善衡,汇丰的董事除参加董事会议提一些建议和参与决策外,并没有干预恒生的人事,行政及经营管理。
恒生银行仍是恒生银行。
这表明,汇丰对恒生原有的经营机制是满意的,恒生蒙此劫难,并非经营上出现什么大的疵漏,而是受挤提风潮之累;这还表明,汇丰是善意收购,不像有的收购者,一旦得手,便将猎物拆骨肢解,至少要弄得面目非。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有的人则是认为汇丰银行的这种行为属于趁人之危,所以当时在香江的银行工会中,有人指责汇丰
不过这种事情向来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已成既定事实,争论这些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恒生银行加入汇丰集团后,有了强大的靠山,信誉马上恢复。
挤提前,恒生的存款总额为72亿港元,挤提造成存款大量流失。
归汇丰旗下后,挤提嘎然而止,存户转而去存钱,到这年6月,存款总额翻番,高达15亿港元
1972年5月29日,恒生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共发行股数1000万股,实收股本1亿港元。
其中100万股面额10港元的股票,以100港元的价格公开发售。
结果,在该年内最低成交价为135港元,最高成交价为190港元。
到1973年股价飚升到290港元,几乎是面值的30倍
汇丰大批收购恒生股票,到1978年底,汇丰占有恒生的股权由原来的51升到61。汇丰对恒生的控制权加大了,同时,也意味着恒生的资金后盾更强大、更稳固。
1978年底,恒生分行增到35间,员工达3700人,存款总额128,87亿港元,年盈利208亿港元。
其实力,远远超过各华资银行。
而汇丰银行与恒生银行的结合,也成为了香江金融史上一笔浓墨重彩的历史,此时的恒生银行,早已经成为了香江银行业中,重要的一员,其影响力也仅次于汇丰,渣打,中银这样的庞然大物。
现如今莱恩亨德森告诉蒲伟士如果汇丰可以帮助他重回渣打银行主席的位置,那么他就会效仿恒生银行,这样的诱惑蒲伟士怎么可能不被吸引呢
其实这也是所有人都不理解汇丰银行为什么会这个时候入场的原因所在,蒲伟士虽然一直在关注渣打银行的动向,但是他知道如果一开始就对付吴见夜的话,最后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有等到莱恩亨德森下台。
只有失去以后,莱恩亨德森才会知道渣打银行大班的位置对于自己有多重要,也只有这个时候汇丰银行的出面,才能够在莱恩亨德森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
在莱恩亨德森被赶下台后,蒲伟士便派人积极的联系莱恩亨德森了,莱恩亨德森其实一开始是并不想同意汇丰的要求,毕竟他还是渣打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只要以后与其他的股东联系紧密,还是有可能重回大班的位置的。
但是随着岩温入主渣打银行后,便开始积极的实施渣打银行私有化的计划,让莱恩亨德森明白如果自己再没有动作,就真的要失去渣打银行了,所以最终同意了蒲伟士的计划。
这也就有了香江报业公会对吴见夜的群起而攻之的事情。
按照蒲伟士对吴见夜的了解,对方肯定会反击的,而反击的策略,也大抵是收购,做空,封杀等一系列事情。
对于这些蒲伟士都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只要资金到位,收购,做空这些都不会给几大报业集团带来太大的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套牢翼望集团的一大笔资金,减缓他们对渣打银行私有化的进程。
就算是翼望集团真的是双管齐下,汇丰银行也不怕,被套牢资金的翼望集团,手里的现金肯定会出现问题,到时候汇丰银行完可以亲自下场与渣打银行的股东洽谈收购他们手中股份的要求。
蒲伟士甚至希望翼望集团与尧光集团对几大报业集团进行封杀,到时候,汇丰完可以联系与自己交好的香江公司,补充两大集团放弃的广告位。
同时几大报业集团也可以报道尧光集团与翼望集团两大集团的资金出现问题,到时候渣打银行的股价肯定会下跌,到时候汇丰银行甚至可以给市民造成一种假象,两大集团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而擅自动用渣打银行的存款,到时候既有可能造成渣打银行的挤提,对于翼望集团与尧光集团也将会是灭顶之灾。
如果一切都在蒲伟士的计划之内的话,汇丰银行甚至有可能撬动翼望集团与尧光集团,那么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