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0章(1 / 7)

七十年代泼辣妻 杳却 14395 字 11个月前

既然孩子们主动提起,孙素兰就将离家出走的经历告诉他们。

当年她妈妈连城里都没去过,却叫她往城里跑,跟她说城里有车站,多找几个人打听就能打听到车站在哪。

不用管车子去哪,只要不是往家的方向开就行。

她是夜里跑出来的,没去过城里,只知道城里的方向,天黑看不清路也一直小心摸索着向前走,不敢歇息,怕被抓回去。

走了很久,直到天亮遇见人了,她才向她们打听去城里的路。

打听过后才知道自己走偏了,于是又走了很长时间的路。

一路上都在打听,没到城里前打听城里怎么走,到了城里后,又打听车站怎么走。

到了车站,刚好有一辆车要开动,她不知道终点在哪,都忘记问是不是往自家方向开的,就坐上车了。

其实不用问的,她老家镇子没有通车,城里的车都是往外地开的。那时候坐车不用介绍信,管得不太严格,花钱就能坐上去了。她记得很清楚,自己连续坐了三辆车。

离家越远,越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孙素兰坐了大半天车,肚子实在饿得受不了,当时国内战乱,越发达的地方越乱,她身上的钱用来当车费的,不能花在吃的上面,想买吃的也看不到哪里有卖,只能自己挖野菜吃。

十六七岁的她很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连打杂的活都找不到。

她很清楚不能长时间躲在人多的地方,他们会把她当瘟疫对待,于是决定自己进山里生活。

在山里住的几天也能遇到人,都是来山里寻山货的人,有的人来采蘑菇,有的人来挖野菜摘野果,也有的来山里打野味。

从小被揍的经历让孙素兰害怕遇见男人,他们主动靠近自己,她就会下意识护住头,怕挨打,所以一路上都只向女性打听路。

在山里遇见几个婆婆,她主动找婆婆们说话。

她听不懂婆婆们说的话,婆婆们也听不懂她说的话,幸运的是一个婆婆能大概理解她说的话。

就是因为这个婆婆,她才知道自己在哪,她已经到了邻省的省城,她跟婆婆说她想找份活计,不知道哪里能找到活。

她已经十几岁了,没法一直活在山里,迟早要找一份活干的。她想挣

钱。

这个婆婆能理解她的话,她却没法理解婆婆的话,只能靠猜测点头。

最后她坐上了去保石县所在市的车子,车子不到保石县,到的是另外一个县。

战乱时期,本省很多人跑到保石县,因为这个县在省里属于偏僻的小角落,一路过来的地形复杂,车子都难开进来。

婆婆们没想到她是离家出走,以为她就是逃难逃过来的,问她有没有钱,她把钱拿出来给她们看。

她的钱所剩不多,婆婆们也都是良善的人,没有惦记她这点钱。

她们让她去保石县,省城的居民过得也不太好,要说相对安全且容易生存下来的地方,就保石县了。

省城并不适合这个瘦弱黑瘦的年轻姑娘生存。

孙素兰来到保石县所在的市,身无分文了,妈妈给的所有钱,她都花在车费上,一路没好好吃过饭。

婆婆们说的话,她没听懂几个字,却牢牢记住了保石县的发音,逢人就问保石县在哪。有些人不愿意跟她说话,有些人愿意回答她,给她指了个方向。

她一直走,累了就坐在路边,有好心人给她半块馒头,她接了就吃。馒头饼子是路上能吃到最好的东西了,这些都是好心人施舍给她的。从春天到夏天,她终于来到保石县。

保石县周围地形比较复杂,保石县县城里的路却很好走,那时候的保石县有很多来逃难的人,比现在热闹多了。

确定自己来到保石县了,孙素兰不知道该做什么,婆婆们都说保石县,保石县应该是很好的地方,她决定在保石县安顿下来,等以后挣到很多钱就回家接走妈妈。

她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在保石县县城的经历和在别的地方经历差不多,没人愿意要她,打杂都不愿意要她,只把她当成乞丐。

确定县城无法谋生,她就想去城里附近看看。这一去,去到了豆腐村,以后会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孙素兰来到豆腐村,就看到了显眼的豆腐坊。很多人从其他地方跑到保石县,这其中不乏有钱人。肉现在很稀缺,当年更稀缺,豆腐就成了肉的替代品。

豆腐村的豆腐生意短时间内好起来了,村里不少人捡起做豆腐的活,但是做得最好的人,还属她现在的公婆。

语言不通,公婆就把她当哑巴了,在无效沟通半个小时后,公婆猜出她要找活

干,知道她无家可归,于是选择收留她,让她在自家豆腐坊搭地铺睡觉。

她在结婚前,一直住在豆腐坊,从一开始打地铺到后来有了临时搭建的属于自己的小房间。

由于手脚勤快,干活利落,从不喊苦喊累,孙素兰开始有工钱,工钱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