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偏心小儿子,工作给小儿子顶替了,花钱给小儿子娶媳妇,对小儿子最好,没想到最疼的小儿子却嫌弃他没用,连病都不给看了。”
“你公公还说,大儿子孝顺,从来不争不抢,死的时候拜托他照顾唯一的女儿,他都没有照顾好,死后没脸去见大儿子了。”
邻居们唏嘘不已,“沈老头糊涂一辈子,临死倒是看明白了。”
“看明白有什么用,什么都改变不了。”
墨秀莲气结“你你”
“我什么我,你跟早报的记者胡说八道,害得我被单位强制放假,我现在就是来找你讨个公道的,别以为我拿你没办法,你能找早报的记者,我就去找晚报的记者,拆穿你的真面目,你等着看晚报吧”
说着,谢小玉跑到沈云珍跟前,说道“云珍姐姐,我要采访你,然后投稿给平城晚报,我们去国营饭店,边吃边谈怎么样”
“好”沈云珍二话不说,跟着谢小玉一起走了。
墨秀莲气得在背后大骂,“你编,你编啊,你以为晚报是你家开的说投稿就投稿,看看谁理你呢。”
“小玉,这次是我连累你了。”沈云珍万分歉意。
“也不算,其实是因为我跟我哥,把平城早报贺主任的闺女送到公安局,她借题发挥,恰好两件事情缠到一起了。”
两人各自点了一碗三鲜面,谢小玉把认亲的事情跟沈云珍大致说了下,说她对象的姐姐,恰好跟贺艾云家解除过婚约。
谢小玉说道“云珍,我今天想来找你了解详细的情况,然后写一篇文章投给晚报,看看能不能发表,就是不知道你介不介意自己的登到报纸上,不过可以用化名,把事件和名字地点都模糊掉。”
沈云珍当然愿意,“你也不必藏着掖着,反正我的名声已经被我二婶败坏了,现在能洗一点洗一点吧。”
沈云珍说,当初她爸妈出意外双双去世,她二婶就用过这一招,找了早报的记者报道,主动照顾起大伯子家没成年的孤女。
“那时候我还小,看到她给我买了新衣服,给我做红烧肉,以为是真对我好,记者来采访的时候,我还说了墨秀莲的好话。”
那时候她可真傻啊,说二婶是天底下最好的二婶。
那篇报道出来后,二婶子顺利顶替了爸爸的工作,还因为被报道过,直接从车间的岗位进了食品厂宣传部,成了坐办公室的干事。
随后二婶子就暴露了真面目,让她下乡去表妹订过婚的红莲乡,想让她一辈子都回不来。
如果不是谢小玉他们下乡恰好说动了金大娘,她可能真的回不来。
“我一回来,她的真面目全都暴露出来,说我不要脸,跟金大婶儿子睡过跑回来的。”
谣言一张嘴,食品厂的人津津乐道,谁还管是真的假的,沈云珍恨不得能报道出来真相呢。
谢小玉把重点记到小本子上,说道“我有个朋友在平城晚报上班,我写好投给她,不过能不能发表,我也不敢打包票。”
这篇报道,是帮她、也是帮沈云珍还原真相,她问的很仔细。
两人在国营饭店分别,她把手里的面条和鸡蛋都给沈云珍,说道“云珍,你爷爷真不是我劝他别治病,那天他就说了点悔恨的话,说对不起大儿子,没照顾好你。”
沈云珍呵呵直笑,早干嘛去了,非要等到快死了,才想起大儿子,早都迟了。
“他活该,临死前的忏悔我才不接受呢。”
从国营饭店回来,谢小玉一下子闲了下来,她从青山村出来后,一直是很忙碌充实的,猛然休假在家,还是半个月之久,还蛮不习惯的。
她在老家读到高中,以前用“青医”这个笔名投过几篇稿子,这个笔名是师傅帮忙取的,师傅说医术治人、文字能治心。
她从沈云珍小时候父母突发意外身亡开始,写到下乡再回城,字字真情切意,写完自己念了一遍,准备明天带去给余书芳看看。
现在人没什么娱乐,报纸几乎是人人必看的娱乐消遣,跟谢小玉熟悉的人,都晓得平城医院那位儿科多管闲事的谢姓护士,就是谢小玉。
花嫂子看到谢小玉下午都在家,纳着鞋底过来串门子,“小玉,你真被医院停职了”
谢小玉拿了几块已经放凉的红豆糕,用小碟子装了,然后泡了一壶桂花茶,跟花嫂子喝茶吃糕点。
“是沈家的家属去医院闹,我们副院长叫我回家歇几天,跟恭副主任的性质可不一样。”
花嫂子放下纳了一半的鞋底,咬一口红豆糕,老天,这味道可真好,吃了一块她就舍不得吃了,剩下两块回头带回去给铁蛋铁柱吃。
那报纸上关于谢小玉的不实报道,花嫂子也看到了,她重新拿起针道“那个平城早报的记者怎么回事,都不找你核实就把文章刊登上去了,真该死。”
那些不了解真相的群众,心里不定怎么骂呢,太可恶了。
谢小玉把自己写的那篇文章拿出来给花嫂子看,“平城又不是只有一家报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