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失去的青春(1 / 2)

卜筑 争斤论两花花帽 3262 字 10个月前

“别掉下来了。”周凯英好心提醒。

温春华原本是坐在车帮子上面,听他老婆这么一说,也感觉不保险,万一压侧翻了呢

保不准的,人生无常。

干脆把一个装书的袋子拉到车厢的中间,然后一屁股坐上去,两只手分别扒着两边的车帮子,严肃的道,“可以了,走吧。”

回到家,他老婆没歇着,把一家老小的饭菜安排明白后,又推着三轮车上了船,到对岸的哥哥那收书去。

至于温春华,她没带着,少一个人就少一个人的船费。

温春华倒是无所谓,毕竟此刻没什么心情,这以后要是天天像今天这样被人给堵着让看相,这摊子还能做的下去吗

烦也让人烦死了

他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诗人,站在讲台上受人敬仰,逢人就喊他一句温老师。

而不是什么温半仙

下午就有人这么喊他了,他差点没翻脸。

他是知识分子,得有知识分子的体面。

但是,不做吧,他又舍不得,好歹家里有进账啊

上午那么一会功夫,他还没给人算命的时候,收入就有三十好几了。

这些书都是他家大舅子废品站的废品,他哪怕认真付钱,也不要几个钱,抛出成本,也能净赚二十几块钱

老婆回来后,又和他谈了下儿子学习的事情。

他发现自己忧郁了。

他人生中,有五年时间都是在苏北偏远的农村,那会他高中毕业已经有两年,安排不了工作,去农村也没有抵触,无非是换个地方看书。

可是,到地方后,他发现他错了,因为找不到书看。

吃的差,住的差,他能接受。

至于体力劳动,他是知青年龄里最大的,体力比别人强一点,又不求先进,偷懒磨洋工还不会吗

出一成力,做十足的架势,老祖宗早就在书里写明了的。

没有书看,简直要了他的命,回城是回不去的,那么只能想办法,他和本地的群众打成一片,喜欢进人家串门子,出门的时候,手里都是一些书。

这些书原本妇女们是准备用来做鞋样子的,像麻衣神相这种封建旧书,烧火还不耐烧,做鞋样子倒是恰当好处。

他借口用来卷烟用,人家也不疑,大方的给了。

他本来不抽烟的人,偶尔也会卷一根,当众抽上两口,紧绷着两腮,而不至于被呛的直咳嗽。

书不少,但是经得住他读的不多,就是一本麻衣神相才能让他多咀嚼两下。

到后来,薄薄的一本书,他读到能背下来的时候,他烦躁了,向来谨小慎微的他,居然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偷了县里的物资局放旧品的仓库。

他只拿书。

现在想起来,他依然是得意不已。

回城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六岁,年轻的外表下,是一颗苍老的心,人生不得意,但是婚还是要结的。

见到周凯英,他也没挑,也没拣,家里一安排,他也就同意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稀饭馒头二两酒,古人诚不欺我。要说,唯一不好的,就是他媳妇这脾气有点小暴躁,他是读书人,自然不好跟着计较。

现下儿子已经十五岁了,闺女十四岁,一男一女,他挺知足,但是发愁的就是这孩子的学习。

他一直坚持认为,儿子的脑子是随了媳妇,明明是个聪明人,可是一看书本,一见到字,那脑壳子就发疼。

一个暑假下来,居然没做暑假作业

让他管

他怎么管

他儿子也不服气他啊

苦着脸,抱着茶杯,找到了凌二。

凌二道,“你明知道问了也白问的。”

他能提什么建议

无非是棍棒底下出才子,打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好方法,但是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万一大力出奇迹呢

王刚笑着道,“你不是能掐会算吗给算算得了呗,哪里还要问别人。”

温春华朝他翻了个白眼,他要是真的会算,自己能混到现在这种地步

要是知道将来有一天会有人喊他温半仙,打死他也不会去摆摊的

“要不我换个地方摆摊”最好找个没有认识自己的地方去,那样就不会再有人烦着自己了。

“还有比豫园、老西门更热闹的地方吗”凌二笑着道,“哦,对了,外滩也热闹,你要是不怕警察追,你尽管去。”

“你跟钱有仇啊”邱绍亮恨不得给这老东西一脚,上下嘴皮子随便一翻,人家就抢着往他口袋塞钱。

老东西不但不高兴,居然还一脸嫌弃

“有些东西不是钱能弥补的。”温春华说的义正言辞的道。

“你损失什么了要弥补”凌二不解的问。

“名声”温春华道,“到时候人家知道我给人看相,对我的名誉是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