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对比(1 / 2)

刘好好在心里为刘长生起立鼓掌,第一次觉得这个父亲这么靠谱,巴不得刘长生再多说她几句坏话,好打消庄立军娶她的念头。

“我们家好好什么都不会做,下田没下过,在厨房里连个火都烧不清楚,平时懒得不得了,除了念书就只会念书”刘长生不负她的期望,继续抹黑她。

“别聊了,吃饭吧,大家都饿了”程招娣已经无法再暗示刘长生这个猪队友什么了,只能干笑地吆喝大家吃饭,希望快些结束这个对刘好好不利的话题。

庄立军从善如流地点点头,看到一旁被父亲好一通批评,却不见有半分羞意愧色,反倒不住地真诚点头的刘好好,就知道这丫头压根不想嫁他,巴不得被刘长生一顿数落。

她越是这样,他就越不想遂了他的意。

“刚才我和好好一路回来,她和我说起她上山采红菇的事情,听说红菇不好认,她却能认得清,真的很难得,我觉得她挺会过日子的。”庄立军的话虽是赞赏,可脸上的表情却依旧很严肃。

“那可不是,我家好好啊,也没她阿爹说的那么懒,她上完课后总会带着弟弟妹妹上山挖草药采红菇补贴家用,很勤快的哩,绝对是个会过日子的好媳妇。”程招娣听准女婿这么说,心里不知道有多舒坦,连忙不失时机地夸奖刘好好。

可惜刘长生这次没给她翻译,她连比带划地说了半天,庄立军也未必能听得懂。

“好好虽然懒,但是脑子好用,特别会读书,她阿公在世的时候就说她机灵,是个读书种子,你看她现在,每天就站在教室里上上课,不知道有多轻松,赚得也不比我们少。”刘长生没有如刘好好所愿,继续贬低她,而是话锋一转开始大夸特夸,“我敢说别人家的三个闺女都抵不上我一个闺女强”

被夸的刘好好一脸灰败,敢情刘长生走的是先抑后扬的路线啊

“我哪有这么好,你们也就是和村里人比,觉得我强一点儿而已,我哪里比得上京城里的姑娘啊,还有部队里那些文艺兵,一个个不仅漂亮,还能歌善舞。”她连忙干笑着谦虚道。

“好好可别胡说”程招娣瞪了她一眼,心里也有些发慌。

她对这个准女婿是很满意,可是刘好好说的也有道理,庄立军是京城人,长得又俊俏,说不定在京城里早就有人惦记了,还有那些文艺兵,听说个个都长得十分俊俏,刘好好再好,又拿什么和人家比

她看着刘好好,心里有些哀伤,刘好好长得太单薄瘦弱了,在农村好人家都不愿意娶个这样的媳妇,又何况是京城庄家呢

“我可没乱说啊,是庄立军的好哥们亲口说的,说京城里有好些姑娘都喜欢他呢。”刘好好不失时机地在程招娣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对自己出卖刘咏的事情没有半点罪恶感,当初刘咏在自己面前说这件事,未必就没有示威的意思在里头。

恐怕包括他在内的一干京城子弟,都在为庄立军要娶她这个村姑而抱不平吧。

庄立军长得这么俊朗,她也不信他愿意将就她这个村姑,结婚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就算再愚孝,也不该拿自己的婚姻当牺牲品。

女孩子的择偶观难免会受到自己最亲近的异性长辈的影响,刘好好前世最亲近的两位异性长辈,一位是她的外公,一位是她的父亲。

她的外公是位清高淡泊,知足常乐的老知识分子,他教会她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轻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

而她的父亲和庄立军生在同一个年代,同样都是军人,可是两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的父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坚决不将就的人。

前世的父亲出身普通农民家庭,参军之后,说亲的人都快把她爷爷奶奶家的门槛给踏破了,爷爷奶奶天天逼着父亲娶村里的贤惠姑娘,没少为这事闹过,父亲却硬是顶住了压力,坚决不同意,后来认识了母亲,两人性情相投,三观一致,有说不完的话,恩恩爱爱地携手一生。

尽管她当年已经是个大龄剩女了,母亲为她愁得睡不着觉,父亲却并不着急,在谈起那段往事的时候,告诫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将就自己的婚姻,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对的人,将就婚姻只会痛苦一生,所以对待终身大事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

一段好的婚姻,是建立在彼此欣赏,彼此了解,彼此扶持,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什么外界的眼光、家庭的压力、金钱的诱惑都不应该成为一段婚姻的决定性因素。

婚姻不是挑商品,做买卖,不是看客观条件谁合适就该选谁的,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必然会让人痛苦。

所以她很不理解庄立军,他在完全不了解她这个人的情况下,竟然这么死心塌地地想要娶她,他不知道她的性格,不知道她的为人,也不知道她对另一半的期许是什么。

就算是出于报恩的目的,但也是对他们两人的人生极不负责的行为,她甚至都能想象以原主的性格,和庄立军绝对过不到一块儿去,他们要真被迫在一起了,那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而且她敢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