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 章 215(4 / 5)

也因他自觉自己纯粹是个武将,只需要做好打仗动兵之事,不该掺和到政务商讨之中,就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大约也正是凭借着这份政治智慧,以及确实优越的军事,才让他步步高升到今日的地位,成为可堪陛下信赖的股肱之臣。

但今日他开口之时的表现上,却并不难让人看出,他此次要说的话,绝非寻常谏言。

而若让契苾何力来说的话,他今日这开口也确是势在必行。

在安定公主第一次提到寺庙藏匿人口与边境作战的时候,他便已隐约意识到,她的话中分明意有所指。

随后听到她对李敬玄是否胆敢统兵的质问,和她不容错认的凝视,让契苾何力越发确信,安定公主确实有些潜台词想要同他说。

再想到昨日陛下召请他进宫提及的吐蕃调兵一事,契苾何力便不难猜出安定公主此举的用意了。

只不过这番话,好像并不适合她来继续往下说了,总得换个人来转移话题。

很显然,契苾何力就是这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比起李敬玄等人,曾经与李清月并肩作战的契苾何力显然要跟她更为亲厚一些。作为将领之中的领头者之一,他也必须在此时说这句话。

李治抬手批准“凉国公但说无妨。”

契苾何力回道“眼下吐蕃大敌似有来犯征兆,倘若此次吸取战败教训,直接举兵十数万莅临边境,朝廷要处理的头等要务,就绝不只是灾情。”

到了那个时候,战事会在第一时间取代灾情,成为关中的大事。

别看交战会先发生在吐谷浑之地,但一旦长安方向做出了支援的决定,各地的粮草与府兵调度,必定会有不少的麻烦。

在契苾何力看来,若能将必要的救灾权柄下放给地方,固然有分权的嫌疑,也容易让本就管辖不力的地方,以为这是大唐无力控制天下诸州,却也势必能让关中朝政事务能有余力区分出轻重缓急。

这才是拥有战备底气的姿态。

契苾何力继续说道“天下似右相这般的能臣干吏绝不在少数,不过是因铨选考察严明,加之京官务必竞争上流,才让他们仍在地方任职,若能得到天皇放权鼓励,自发解决当地灾祸,由朝集使、巡官、御史从旁督辖,等到灾情过去后仍归于朝廷。若能因此解决财政调拨压力,保全各地府兵实力,又何不可呢”

“更遑论,以臣看来,与其在今日争论右相所为是否有僭越之嫌,不如商定,是否出兵,又由何人来出兵。”

他话音未落,就已往前迈出了一步“吐蕃此次来袭蓄谋七年之久,臣虽不才,也想请带兵赶赴西海迎战”

这句宣战之言,顿时将朝堂之上的紧张气氛,从一个话题推向了另外一个话题。

更让这个话题继续朝着那个方向发展的,是本还有些无所事事的宰相之一姜恪,眼见契苾何力请战,也当即清醒了过来,出列应道“臣也愿往。”

可怎么说呢,契苾何力先前的那一番话,

虽是让李治对于下放救灾权力给地方有了决断,现在他和姜恪的先后请战,却又让李治陷入了新的为难处境。

他并未忘记,英国公在临死之前曾经说过,契苾何力终究还是年龄日长,又还保持着当年作战时候不顾己身的习惯,若是将其派遣到吐蕃地界上,难保不会因此折戟,反而大有可能会让吐蕃找到反击的机会。

本作者千里江风提醒您最全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而作为契苾何力副将的姜恪,很少出任主将的位置,比起做个将领,其实更适合出任宰相,在地方出现叛乱的时候能对他给出就近的建议,也不适合领兵出征。

李治必须承认,英国公的那番话并没有出错。

朝中可用的将领其实还有不少,可若说谁能最得他信任,也最有取胜的希望

在他骤然听闻吐蕃来袭消息的时候,眼前第一个浮现出来的,正是安定的身影。

若要安定出征,便不能让她有后顾之忧,那么先前对于刘仁轨举动的争议

“凉国公与姜相还是不必争了。”李清月收回了朝着李敬玄那张尴尬老脸上最后投以示威的一眼,转向了李治的方向。

“当年吐蕃大相禄东赞死于我手,对吐蕃两路兵马的围剿计划也出自我的布局,如今吐蕃死灰复燃,意欲卷土重来,也合该由我再度领兵出征。”

她话中透露出的自信让人不难意识到,在她方才已然达成的“胜果”面前,这出请战绝非戴罪立功,而是她自觉该当提出的出战申请。

众臣也都能听出,她随后说出的话里,到底有多少底气,又是何等的条理分明,“自当年接回文成公主后,我便建议由她统领一度赴藏的宫人与工匠,完成吐蕃地情的图志,如今早已完工,为我尽数记下。”

“吐谷浑王太后与东女国国主均为我当年支援吐谷浑之时的同盟作战之人,以我为帅,必然要比派遣新将领更易磨合。”

“昔年我曾与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