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3 / 6)

炭银换成木炭下发。

那州府衙门乃是一州首府,衙门上下官僚衙差,在编的不在编的加起来足足有一千三百余众,全都发木炭。

不说旁的,就是知州的一、二、三把手每月享薪炭钱折算成葛家的青云炭那都还有两百斤,这笔买卖赚头有多大,自然是不言而喻。

青云炭乃是用上好松木烧制而成,松木易寻,可烧炭难烧,若不是经验老到的烧炭师傅,极容易就烧过了头,烧出来的不是上好木炭,而是炭灰。

葛家如今的烧炭师傅还是葛歌初冬时买下的那群南逃流民中发现的能人,那周老二可是祖传的烧炭手艺,有他带着葛歌给他选的徒弟四人守着,自然是没问题的。

偌大的砖窑厂露天院子里从两排六个砖窑那儿分开,左边堆满了一人环抱粗细的松木;右边则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青砖。至于烧好的炭,则都堆在仓库里头以免叫雪水沾湿。

穿得厚实的村民与葛家工人各自忙着,见葛歌来了,便都停下手里的活儿朝她问好“小里正主子。”

在家听完吴伯工作汇报,又马不停蹄地到砖窑厂过来的葛歌面上表情淡淡的,朝众人点头回应,顺道说起自己接回的这个大单“我这还带了个大单子回来,大家伙儿都辛苦些,等忙过这半个月,咱们今年一起过个好年”

“好”众人齐齐应道,他们大都知道小里正是个极厚待身边人的人,如今既能说出这样的话,那必然是有大福利在后头等着他们呢

一想到能过个极好的年,众人心里多了奔头,那干起活儿来自然更加卖力。

“主子您回来啦”在库房里检查今日刚烧出来的这批炭的周老二听小徒弟来报,说主子回来了,忙拍拍身上的炭灰就出来迎接“这地儿烟灰大得很,您有啥事儿打发人来叫小的一声便成。”

葛歌只道了声无妨,又道要进去瞧瞧木炭的情况。

周老二自然是快快带路,走在堆满煤炭的库房里边,停在一堆才放凉搬进来的木炭前,得意地给葛歌介绍他的新作“这批青云炭是小的又改良了方子烧的,比之前的都好些,就是量不多,只有三百斤。”

其实这炭原也不叫青云炭,只叫少烟炭。如今这名儿是葛歌后改的,本就是要做殷实富庶人家的生意,时人亦喜好意头,便改叫青云炭,取平步青云之意。

这法子也确实有些效用,如今云州城中一说起青云炭,那买过炭的人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葛家木炭铺的少烟炭;更别说满云州城里不胜其数的书生还有各大书院了,寒窗十载,何人不想平步青云

“可烧过了”葛歌也瞧不出这黑乎乎的木炭哪里好,只要看燃烧效果。

都不用周老二说话,跟在他身后的小徒弟就颠颠儿地拎着试烧的小炉子过来给周老二“师父。”

周老二接过炉子,用烧炭专用的长柄铁钳小心翻动几下烧得正旺炭块“主子您瞧,这批木炭翻动时也不会飞出多少灰来,也扛烧些。”

“不错,正好家里的炭用得差不多了,一会儿你叫人拉二百斤回去给吴伯分配着用。”葛歌满意地点点头吩咐完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的明佳后,又朝周老二说道“我这回来还有另一件事儿要跟周二叔说,我在州府接了个大单子,这几日就辛苦你带着大家伙儿先烧出三万斤青云炭来,趁着年前要送到云州去。”

“成,正好有空出来的窑,我一会儿就去烧。”虽然如今烧炭厂人手够,可周老二也不假于人手,每一窑木炭的湿水、点火、开窑等活计他都要亲自盯着,从不出任何一点差错。

三万斤炭听着多,但其实只要原料跟得上,每个砖窑一日能烧出两窑就有一千多斤,这六个砖窑一起开火,三万斤也就几日的事儿。

葛歌对周老二这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自然十分满意,认可地点点头,说到“这几日辛苦周二叔些,等忙过这阵儿我再给你放假。”

如今砖窑厂这边的活计主要分两块木材运送与烧窑。

木材运送及负责木材运送人员管理的工作交给了熟悉木材的许二,烧窑则由周老二主抓,平日里有啥事儿也是俩人商量着来,倒不需要葛歌操心多少。

等葛歌离开砖窑厂后,周老二也连忙寻了才带人从山上运送一批木材下来的许二说这笔大单的事儿“许二哥,你那边这两日就带着弟兄们多砍些松木回来,咱先抓紧把这些烧出来。”

“成,如今这还有不少松木,我先叫人给你张罗好,趁这会天还早我再上山一趟。”许二抖落一身雪花,拎起坐在炭炉子上边儿的大铜壶给自己倒了碗热水,在水碗捧在手里那叫一个暖和。他如今手下带着有二十七人每日专门伐木、运送木材,如今又多了一个大单,这几日怕也是有得忙了。

看完木炭,葛歌又看了眼砖窑厂头前烧出来的青砖,这说是青砖,其实有些像青石板的模样一尺宽二尺长,厚约三寸的青砖板,与有钱些的人家铺院子的青石板差不离大小,但造价低、耗时短,成品后价格也比青石板便宜了七成,葛歌是要以它们来做青石板的替代品的。

叫人搬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