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搞点大事来(2)(1 / 2)

人民币换外汇券,用外汇券进外烟,再高价把外烟卖出去,赫然发现这么干的利润比单纯捣汇高多了。

因此,没过多久,傅黎再次收到了来自于赵斌的加急信件,信中说明他想搞个大一点的仓库,囤一批货,就用外汇劵上货,再高价卖出去,这其中的差价就足够让人赚盆满钵满,比单纯的搞外汇劵风险还降低了不少。

傅黎连忙回信,上面也就写了几句话,中心意思就是说,你掂量着办,反正我信任你,少年,冲吧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赵斌“”

作为劳务命的赵斌能说什么,只能抱怨一下,你就不能给个联系方式吗打个电话也好啊成天这么的信件来往,很费时间的,好吗

傅黎想说,她倒是想把自己传呼机的号码给赵斌的,可是架不住某人小心眼的阻止啊

基本上,从找仓库到商品的囤货过程,顾惜朝都是派了秘书长去处理的,完全没有让傅黎沾手的意思。

到最后,傅黎也就是拿了钱入股,占据着合作的名义,其实本人啥事都没有做,当了一把甩手掌柜罢了。

傅黎也对顾惜朝的霸道抗议过,但是被顾惜朝一句话给打发了。

“小孩子家家的,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事卖什么货赚什么钱。”

傅黎“”

说到底,其实你就是不想让人家和赵斌接触密切罢了,搞什么奇葩理由啊

说起来,就连傅黎本人都不得承认,顾惜朝这家伙,小气起来可真是让人头皮发麻。

很快的,夏初6月,中央提出,“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不同经济形式可同台竞争,一切守法个体劳动者都应受社会尊重”,给了掘到第一桶金的个体户一颗定心丸。

许多个体户,都是在菜市场门口,寻一块空地,在此地摆摊售卖一些蔬菜、日用品、小吃,衣服,鞋子,大多没有什么组织,也没人管理,趁着这个时候,赵斌也开始主动发起攻击,做起了二道贩子,公开卖起了手表、计算器,可以预见,傅黎将会得到一笔相当大数量的分红钱。

个体户,这个最初就是待业青年、黑五类的代名词,听着刺耳,看着刺眼,但偏偏就是他们,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年代,市场上物资匮乏,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搞着了大钱。

他们练摊、倒服装、倒电器,把广州的东西运回内地卖,就凭跑个差价,成了万元户,而公务员的月薪也就七八十元,与其说他们抓住了机遇,倒不如说是机遇抓住了他们。

这场淘金运动,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白手起家的个体户们,经过了岁月的大浪淘沙,有的成为叱咤风云的财经红人,有的依然耕耘在创业的路上,有的销声匿迹没了踪影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的号角、张扬与狂放,但不是休止符。

随着的个体户兴起、大喇叭开始放港台歌曲,女生开始穿裙子、老外拿着摄像机满大街胡同溜达,这些社会新兴事物的出现,无不挑动着青年人的悸动。

生活虽然依旧,可去南方见识过的人,看着最早出现“三来一补”的东莞、广州,套取大把外汇,开着小摩的,穿着花衣服,陡然让人们的内心开始了躁动,总想把计划、规矩来个打破。

处在中国内外交困的焖烧之中,向外改变的出路,把城市的人搞得躁动不安,那就是一种捆绑之后的挣扎,黎明之前的黑

暗。

大家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让人能够翻身解放的希望。

进入十月份,赵斌和傅黎合作的小仓库,已经俨然成了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二道贩子批发部,电子表、计算器、衣服、磁带,这些每天的流水就有五六万,每天都有五六千的纯收入,开始为钱藏哪里而发愁。

赵斌怎么处理这钱,傅黎不清楚,反正到她手里的分红,她都买房子买门点了,她的志向不大,就是想做个包租婆,每天收收租金也是美滋滋的,更何况,这个时候买房子,日后升值了之后,绝对比放在银行里等着资金膨胀要强的多。

可以说,在这个年代,买房就是一个最省心的投资。

有了买房子这事在中间晃悠着,傅黎每次找顾惜朝都不需要理由了,反正每次见面,他们俩手心就是去售楼中心,像个要结婚的小情侣一样,彼此和谐的在售楼小姐的艳羡目光下,在武汉买了一个又一个房子,事实上不止是武汉,其他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杭州那边,顾惜朝也让人去查看了房子,并以傅黎的名义买了房。

当然,这些房子,傅黎本人还不清楚。

具体她手里有多少钱,其实她自己也不知道,反正都是让顾

惜朝看着办,她天天忙着科研项目的事情,对这些人间烟火的事情并不热衷。

到了期末的时候,傅黎的手里已然有了一摞子的房产证,彻底成为了房地产大户。

别的不说,就冲着这一摞沉甸甸的房产证,就足够给傅黎不少安全感的,有了这日后吃穿不愁的基础,傅黎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当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