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她重生之后,到现在考入大学来看,k学组的组员身上,有很多这个时代才会赋予的重要元素。
一个是苦难,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和政治的动乱,给少年时期的生活带来压力。
二是责任感,因为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迫使自己需要改变,承担责任的意识就更加强烈。
三是感恩,正因为经历了苦难,对生活和社会的变化感受就更加强一些,对时代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发展总抱有一种感恩的情怀。
不止k学组的组员,包括傅黎本人,都因有了这份相同的经历,对责任、理想、英雄、改革,才会有着更理性和清醒的认识。
可以这么说,傅黎本身身上就凝聚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对教育的改革充满着责任心,这样的她,才会在十一中创建了k学组,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誓言,一点点带出了自己的人脉。
她这么努力,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那名,就是简简单单的想让国家富国安强,为此
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这样的野望,与此同时,顾惜朝也是这样的人,傅黎和顾惜朝就仿佛躲在黑洞中互相舔舐安慰的野兽,有朝一日注定会伸出利爪,冲出黑暗,走向光明。
十年动乱结束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欢欣鼓舞。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给无数青年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这个人人都奋发求学的年代,无数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学子们发愤读书,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刻苦攻关。
还记得,那一年,还处于荒僻的学校和教室的墙上,被人到处贴着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几句话,它是叶剑英元帅的人生格言,代表着老一辈的殷切期望,也成为了年轻学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傅黎看着周围的依依不舍的组员们,如今的我们,只是真诚的拥抱着理想和情怀,对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这个时候怕是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未来的二十年里,超英赶美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即便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是残缺的,或者说是天生不健全的。好在我们也是幸运的,当我们高中毕业时,遇上了能够通过考试上大学,用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辛勤努力取得上大学
的机会。
随后,上大学基本不缴费,还有维持基本生存的生活补助。
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工作也是国家统一计划分配的,不用担心没有工作,只是工作单位的区别而已,调配到哪里就做什么工作,没有什么梦想而言。
当我们刚刚工作不能挣钱的时候,住房是单位分配的,只不过空间狭小而已,但还有等的希望。
80年代,是一个幸运的时代
当然,在大学毕业之后,注定会遇到尴尬,当我们工作之初,社会各行各业急需人才,本科毕业还能够算是不错的“人才”了。几年之后,特别是在高校,遇上强调高学历,本科毕业明显不够了,又不得不能埋头啃书、赶考挣学位。等拿下硕士学位的时候,才发现硕士已经过时了,回头一看周边全是年轻得有劲没处使的硕士。
正如梁实秋先生在中年里说的“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幌,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
这也将是k学组组员,大学毕业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同时这种历史进程,也代表
着我们这代人相当一部分人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和不安。
傅黎之所以没有告诉他们,其实是想让他们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激情和希望,用着这样一份心情,去体验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学生活。
也许,60年代的人成功立业的追求表现得比较明显一些,会更强烈一点。常常有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冲动,做事不讲名利,不计报酬,这个相当突出的心理境界,因此这个时候,爱国主义不止是挂在嘴边的,而是真正的付出行动,踊跃的为国家发挥光和热。
毫无疑问,傅黎就是在这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气氛中诞生出的突出产物,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60年代出生的他们,或许野兽理想失落和迷惑的一代。
因为,如果说50年代出生的是崇高理想或革命浪漫的一代的话,那70年代出生的就是现实或自然主义的一代,唯有在中间的60年代人,生长在高举着崇高理想又随即失落的年代。既不能也不像50年代人那样,雄赳赳地宣称自己虽然壮志未酬,但是“青春无悔”,也不能像70年代人那样敢于自由个性、追求自我。
“68一代”的成长岁月成为一种历史转折的印记,见证着这一群人的存在,而傅黎所带领的k学组则承担着历史的意义拼命地生长,成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一代。
“嘤嘤嘤,组长,我一定会想你的。”
“等放寒假暑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再聚会,那时候我们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