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
这期间,王秀兰带着叶一涵回去了一趟,雇了车,把家搬到了首都,和董雪一起住,至于叶一涵,现在也被送到了一所私立的学校,这样王秀兰每天就轻松多了。
但这样一来,王秀兰也觉得很无聊。
毕竟这儿没有熟人,董雪和叶一涵去上学后,王秀兰只能一个人在家,她倒是想出门,但别人听不懂王秀兰的晋省普通话,言语不通,出去了也聊不到什么。
王秀兰就不想出去了,幸好,董雪装了电脑,连了网,让王秀兰可以在往上打打扑克打打麻将,打发时间。
日子过得倒也挺快。
而且同在京城,叶崇平每月都能回来两次,确实是比之前在晋省的时候,强多了。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公司的事务。
董雪毕竟是公司的法人,很多事情需要她亲自处理
的,长期离开,确实是会有不方便。
好在董雪是早就有了打算要重新考大学的,从有了打算开始,到真正参高考,中间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董雪除了学校之外,自然也在考虑公司的管理问题。
因此,她已经逐步扩大了公司的管理团队,构架相对也调整了,让公司中高层的职权分配,更加合理。
这样,该做的事情,都有专门的人负责,需要董雪亲自处理的,就少了很多,而且并州离首都也不远,电话和电脑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董雪回去一趟,或者是他们飞过来,虽然多了些差旅费,但整体而言,还算是有序。
因为这些问题都处理好了,董雪在开学之后,需要亲自处理的事情就少了,让她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系统的学习。
学校的理论学习,其实比董雪已经学到的知识,要浅显很多,但学校教育有个好处,它是从毫无基础的学生开始培养的,因此很重视打根基,同时,对知识的梳理也教授过程,也非常的有条理,脉络十分的清
晰,这种系统的学习,有助于董雪查缺补漏。
但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教授的进度,对董雪来说,实在是太慢了,可又必不可少。
董雪本来学的是中医,但发现进度很慢之后,她又兼修了中西医结合,甚至连中药学开始跟着上课。
有些课程重合的,董雪便优先选择去上实验课、解剖课这一类,自己没办法自学,也没办法事后补课的,而因此而缺失的理论课,董雪便请人录音,或者是和教授拿到研究授课时候用的t,再加上邮件联系询问或者是当面请教,董雪一点课程都没有拉下。
同时,医学本身就是有相通的地方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理论说法,也有不同的用药习惯,但是首先,人与人虽然是不一样的,但又是非常一致的。
同样的病症,因为病人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外在,可能会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本质上,又会有许多相同之处。
例如,感冒咳嗽,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询问的都是,几天了鼻塞么流鼻涕么清涕还是什么样
有痰没有什么样的痰喉咙痛不痛
基本上,常见的普通感冒的症状,医生会问的,大致也就这些了,最多去做一个血检,看看有没有感染。
例如,肝病,肝硬化了,脂肪肝了,肝吸虫病,甚至最可怕的肝癌了,名字上,就把病症的表现,说的很清楚了。
至于用药,也不是中医,就不用西药的,也不是西医,就一点中药都不用的。
所以,三门课程,看似不一样,但又交叠重合,同时还可以相互印证,在董雪看来,并不算难,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吸收一切能学到的知识。
同时,为了更好更直观的认识药材药性,姚海林介绍的一个在炮制药材方面,有独到之处的师傅给董雪,让董雪跟着他学习辩药和制药。
师傅对董雪是倾囊相授。
不同的种植条件,对药材有什么影响,药材的年份如何判断,炮制的时候,如何把年份不同产地不同的药材,炮制到最合适的程度,师傅一点一点,把自己
的经验,都教导给董雪。
而董雪,本身记忆力出众,而且,不论是视觉还是味觉嗅觉,都比一般人敏锐很多,这让她在记忆和辨认药材方面,进度一日千里。
但师傅也是有诉求的。
“儿孙不成器,没悟性,学不了我的手艺,我活着还好,等我走了,怕是他们坐吃山空,没几年就要败了家,小雪你是有本事的人,你看在我教你还算用心的份上,能不能拉扯他们一把,也不求怎么样,能有个稳定的事情干就行。”
师傅的要求很朴实。
董雪跟着师傅学,师傅一点不藏私,董雪受益良多,而且,董雪是打算,将来她自己建造一个药材种植基地,给草药灌溉稀释的空间凝露,从而让草药,本身就带有空间凝露的药性,用作将来生产药物和保健品的原料。
到时候,肯定会需要经验丰富的药农帮着打理药材,董雪希望,师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