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2 / 3)

重生之悠哉人生 秋味 4660 字 2024-01-10

物的作用。进而引申为土有生长、承载、化生、孕育、长养的特征。孕育生化,吐含万物之象。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土。脾胃属土,开窍于口,脾胃不和映现于口。土主信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其性重,其情厚,卦中土旺者,圆腰润鼻。眉清目秀,口才声重,为人忠孝至诚,胆量宽厚,言必行,行必果,乐于奉献兼收并蓄。土太过。为忌、性格内向,愚顽不化,生性固执。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忧滞,言而不信,狠毒吝啬,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同理,心属火,则小肠、脉、面、舌与心相关,故亦属于火;脾属土,胃、肌肉、唇、口与脾相关,故亦属于土;肺属金。大肠、皮肤、毛发、鼻与肺相关,故亦属于金;肾属水,膀胱、骨、发、耳、二阴与肾相关,故亦属于水。

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为依据,运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自然界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大类,而每一类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或相似的特定属性,彼此构成了一定的联系。

中医学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金木水火土,道家称之为五行之术,认为天地万物由其组成,相生相克,乃万物本源之真理,只要将其研究明白透彻,任何疾病困苦都将迎刃而解。”方默南淡淡地诉说着,怎么看怎么像个神棍。

唐老爷子越听是越错愕,怎么看怎么有封建迷信的影子。这到底怎么回事

方默南看他迷惑的样子,“通俗点儿,医道同源,医学的医,道教的道,医道同源就可以把它说清楚,还有就是十道九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名医,他们要么就是被道教所尊奉的医圣、医王;要么他本身就是道士;要么他是道文化的信仰者,就像我们所熟悉的扁鹊、华佗、孙思邈 等等。”

“哦”唐老爷子点头,“有点儿意思。”

“中医四大哲学理论,一个是整体理论,一个是阴阳理论,一个是五行理论,一个是精气学说。阴阳五行理论,都和道家是同根同源的,想必老爷子肯定理解。”方默南见他点头,又道“精气学说,它来源于中国道文化对生命的理解,中国道文化进入到每个人的心目中,中国人都会说一句话,叫精气神,说你好不好,经常说精气神足不足,对不对,还有一个整体理论,这是和西医有最大区别的这个整体理论,它实际上是中国道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论,道家早就说了,庄子在南华经里面就讲到,天与人一也,这个整体理论不仅指的是我们个体是一个生命整体,是用一个整体观念看待我们自己,而且这个身体和宇宙是相感应的,是天人合一的,是天人本一的,而且道家的医学体系,这个道文化的医学体系,一直是中医学的实证体系。”

方默南看着他神情明显的变化,怎么不知他在想些什么经历过那个混乱的年代,一切都向着西式学习,当然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封建糟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观念。就连现在的中医学院的教材,都是西医转成中医编的,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从根上就不对。

方默南道“简单点儿,人的身体是同天地一样,时时都在变化,故有时健康,有时患病。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即外感,又有内部状况的恶化即内因;既有身体器官功能上的衰败,又有精神状态上的颓废。外感与身体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内因与精神的作用更为紧要。 ”

“嗯有道理,精神因素与生活态度对于身体的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说夫养性者,所以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唐老爷子道。

“行善者会给自已带来精神上的愉快,积德者不谋私利,不患得失,则心志祥和,气血和调,身心舒畅。 ”方默南笑道。“像是这样怪病,那样绝症,其实都好治。天下最难治的是人的心病。人心比天高,恨不得把天下的财宝归自己一人。人心又比海深,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有些人不学好,专门整人害人,心肝都黑透了,当然要得怪病。怪病就得怪医,你不痛骂他一顿,揭他的短处病根,当头棒喝,吓得他出一身冷汗,他的病就无法医。所以给人看病,先要治心,要他改邪皈正。悔过从新,然后再给一点药,手到病除,自然灵验。 ”

方默南笑了笑,扭头就看见从外面急慌慌跑进来一位大汉,背上还背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