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糗事(3 / 6)

后瞪了周辞白一眼,“怎么让阿年开车?”

周辞白没有说话,他能说什么?说陈知年喜欢开车?自从拿到驾驶证后,陈知年就喜欢手握方向盘的感觉,每次出门都要开车。

周辞白也由着她,让她多练习。

熟能生巧。

“哼。没有半点绅士风度。”外公继续瞪周辞白,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女朋友,竟然不珍惜。恨铁不成钢,想要打人。

如果不是有客人在,外公真的想要好好的和周辞白聊一聊,如何讨女生欢心。

“外公,是我喜欢开车。”陈知年笑盈盈的拉着外公的手,然后赶紧给他介绍李仁杰等人。紧接着又给李仁杰等人介绍外公和舅舅。

陈知年认真又详尽的说起青山镇的祛湿贴。虽然青山镇的人习惯叫祛湿贴为‘癞皮膏药’,但陈知年觉得在外面还是正式一点好。免得给人一种‘假药’的错觉。

祛湿贴的效果是真的很好,很明显,这是经过青山镇众人多年试用的。

外公让李仁杰等人和舅舅说,具体怎么操作?让舅舅处理。

外公则带着陈知年和周辞白在校园里散步。

“最近工作很忙吗?这么久都没有过来吃放。”外公冲着周辞白冷哼一声,然后朝着陈知年笑得慈祥。

周辞白已经习惯了外公的区别对待。

自从他有了女朋友,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下草,而陈知年则成了外公手心里的宝。

“外公,我和阿年前天才回来陪你吃饭。”周辞白很无奈,越老越小孩。

“前天也是三天了。哼。”外公不高兴,“真不明白,阿年是怎么看上你这根木头的。”

陈知年呵呵的笑,然后偷偷的朝周辞白眨巴一下眼睛,俏皮又可爱。

周辞白:“是。我以后多回来。”

“说话算数才好。”

“外公,你烦心,我会督促周辞白的。”陈知年毫不犹豫的和外公一个阵营怼周医生。

周医生孤立无援,只能哄,“我保证,一定多回来。”

“哼。你回不回来没关系,阿年常回来看我就好。”外公拉着陈知年,然后给她介绍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人老了,就喜欢含饴弄孙。但外公女儿早逝,儿子没有孩子,就周辞白一个晚辈。人老了,就总希望孩子能多回家看看,能多陪他说说话。

周辞白也希望多抽时间陪外公和舅舅,但人在工作岗位上,常常会身不由己。

“阿年,工作怎么样?”

“挺好的。最近有新项目开工,有一点点忙。”其实,主要忙的是建材的出货和采购。大笔钱入手,然后再投入。

“年轻人,就要多忙些。忙起来的人生才有价值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

“不过,再忙也要注意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都是浮云、泡沫。”

陈知年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的附和一两句。

其实,也不怪外公喜欢陈知年的,因为不管外公说什么,陈知年都一脸迷妹的表示认同和支持。

聊着工作,然后又转到青山镇的祛湿贴上。

“青山镇想要开厂并不难,难的是打开销路而且,我听说青山镇的交通不便?”

陈知年点点头,“交通很不便利。”

虽然从县城到青山镇有一条公路,但这条公路狭小又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天,就会有不少路过的车辆陷入路中,出不来,需要找附近村的人推车、抬车。这也算是清水村人的一个收入。

因为修不修路,都不妨碍大家过日子,所以大家对修路并不热衷,不情不愿。当然,如果有人修路,他们也欢迎,也感激,但让他们拿钱出来修路不现实。

看青山镇的小洋楼数量,就知道青山镇人并不穷。但,如果看青山镇的公路、桥梁,就觉得青山镇绝对是贫困中的贫困。

青山镇上有一条低水桥,没有桥墩,没有护栏。

这条桥,年年下雨,年年淹。而且,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过桥而落水而亡,但青山镇的人就是从来没想过要修一条新的桥。

每次从桥上过都胆战心惊,但大家依然日复一日的胆战心惊。

李仁杰想要修路、修桥,但财务没钱。

每年都想要搞集资,但没有人愿意。每年都开动员大会,但一年年的,都动员不起来。

有时候,陈知年是无奈又不甘,她的父老乡亲怎么能如此的短视?明知道修路造桥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为什么就是不愿意?

“交通不好,增加运输成本”外公淡淡的说着,“想要致富先修路。”

陈知年抿抿嘴,“我知道。”一直都知道。但是,她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其实,陈知年能理解青山镇的人,他们觉得与其修路,不如走出来。就好像‘愚公移山’,有人选择移山,有人选择搬出来。

移山容易,还是搬家容易?

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