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东西。一年没有回去了,谁的行李都不少。
陈知年只能整理,努力整理。
“好多东西啊。”陈知年有些头痛,“怎么办?”
陈知年看着自己的小小行李箱,里面就两套衣服,两件外套,一双鞋,然后就是一些护肤品和面膜。
这个看起来很贵很高大上的行李箱是林萤光送她的,方便她装行李。但陈知年发现,这个行李的作用还没有一个蛇皮袋大。
行李箱虽然好看,但空间不大,能装得东西很少。除了装她个人的东西,就再也装不下其他东西了。
不仅不方便,还麻烦。
“这一包”主要是香菇和木耳,还有人参、黑枸杞等等一些广东少见,难买到的东西。
青山镇靠海,不缺海鲜,不缺海味,但缺山珍。虽然青山镇不少山,但都只是小山包,野山珍很少。
“阿年,你买这么多菇干什么?松茸菌、羊肚菌、牛肝菌还有鸡枞菌。阿年,你家想要开店?”
朱暖有些无语,“这些山里都有,为什么还要买?”
陈知年送朱暖一个白眼,“我家乡的山里没有这些。我家乡的山大部分都被开发出来种果树,种橡胶,或者做梯田。”
很少会有这么多菇类菌类的东西。
“听说,这些菇类菌类炖汤很好喝,也营养。”所以,陈知年就想给外公外婆买一些。
没想到,她买了,周医生也买了。
没有默契的两人都买了不少。
既然买了,肯定是要带回去的。
外公外婆也很少能吃到这么多菇、菌。
朱暖揉揉鼻梁,已经不想说话了。
“你可以寄回去。”
陈知年摇摇头,“更不方便。”过年这段时间,邮递员放假。等送到青山镇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而且,东西被送到青山镇,再邮递员送到村里,又是一段时间。
所以,带吧。
朱暖很无力,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你喜欢吧。我看着你收拾。”看看陈知年到底有着怎样的三头六臂能把这么多东西带回去。
看着客厅里的一个个蛇皮袋,朱暖觉得这不是她家,而是某个山珍批发市场。
就没有见过有人买山珍是十斤十斤买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开店呢。
朱暖从一包红枣里拿出一把,也不洗,“这红枣不错,也是一起买的?”
“嗯。一个北方小店买的。老板夫妻两人分工合作,老板娘在羊城开店,老板在家乡收购,然后寄过来。”
东西好不好,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些东西的外形虽然不好看,但一看就知道不是人工培育的,是乡下人在山上采摘的野生货。
“阿年,你把地址给我。我也买一些。”
“好。”
陈知年把店名、地址写给朱暖,“我还和老板预定了蜂蜜。不过,要到明年夏秋的时候才能有。”
“老板娘说,她的家乡早就已经大雪封山了,没有冬蜜。只能等夏天,秋天的时候才能收获一批蜂蜜。”
“你外婆家不要有蜂蜜吗?”朱暖躺在沙发上,一脚搭在沙发的边沿上,“你外婆不是为了你而养了蜂?”
“我想尝尝北方的蜂蜜。”陈知年理直气壮,“我想看看北方的蜂蜜和南方的有什么不同?”
“你高兴就好。”朱暖又抓起一把红枣,“这红枣不错。”
朱暖连续吃了两把红枣,陈知年还在收拾东西。
吃的一个蛇皮袋,用的一个蛇皮袋,而被朱暖称为‘贵妇大衣’的红色呢子大衣也被陈知年卷起来塞进一个蛇皮袋。
让她眼角跳的是,陈知年还把给她爸买的一双皮鞋也塞了进去。
朱暖很想问,这皮鞋长途跋涉的回到青山镇还能穿吗?
“呼呼。差不多了。”陈知年伸伸懒腰,压一压蛇皮袋,然后继续塞。
塞一塞。
压一压。
还能继续装。
朱暖看着陈知年,不知道为什么,眼神有些模糊,不真切。莫名的想起还在家乡时候的姐姐们。
朱暖默默移开眼睛。
看着整理出来的几个蛇皮袋,陈知年满满的成就感。
朱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人这样打包东西了。记得她小时候,家里人也是这样的,不管什么东西统统塞在一起,打成一个包裹。
在羊城久了,朱暖很久没有见过这么粗糙,这么接地气的打包方式了。
“其实,也不多。”陈知年用绳子把蛇皮袋封口,然后直接坐在旁边的一个装着衣服的蛇皮袋上,“累死我了。”
朱暖‘呵呵’。
怎么能不累?
足足五个蛇皮袋,还有一个小行李箱。
高大上的行李箱和蛇皮袋摆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喜感。
“你这个行李箱也一起回去?会不会被挤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