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了。
陈知年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看车窗外的风景,一边和小吴聊天,还时不时的回答前后座位上的人的问题。
大家聊成一团。
大家对这次出游都比较期待。
现在,很多单位,很多公司的福利还停留在发米、油等实物一类的东西上。像通天公司这样组织全体员工出游的公司还真不多。
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安全问题不可控。
相对于出游,大部分单位和公司更愿意选择实物。
通天公司一年一次的出游倒是成了公司员工的一大期待。
不少同事都带着家属,丈夫、妻子、孩子、父母。燕姐带了自己的婆婆,而像马小琴则带了一家,丈夫、孩子统统一起来,等于家庭出游了。
陈知年有些遗憾,周辞白要上班。
幸好,公司还有不少单身汉,不至于显得她孤单。
“阿年,你家周医生没来?”
“他要上班呢。”
本来,周辞白是想要和同事换班的,但很不巧的,另一个同事的家人生病了需要照顾,而医院儿科最近有些忙。
天气转凉了,很多孩子生病,所以周辞白只能尽职尽责的坚守岗位。
“同事们好,家属们好。”阿美拿着麦站在车头和大家打招呼,活跃气氛,“一路遥远,我们来唱个小歌,玩个小游戏”
“古人喜欢玩击鼓传花,现在我们玩音乐传花。想传给谁就传给谁,想怎么传就怎么传,音乐停下,花在谁手里,谁就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可以唱歌,可以讲笑话,也可以讲鬼故事,至于跳舞?场地不配。”
一阵音乐响起,一朵红布扎成的大红花就被传了过来,陈知年赶紧扔给旁边的小吴拿到大红花的是一个同事的家属。
至于那个同事的家属?
很不好意思,陈知年忘记了。
这么多家属,真分不清谁是谁的家属。
这位家属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广东人讲普通话的小故事,广东人的普通话自带笑点。‘孩子’和‘鞋子’都是‘haizi’,傻傻分不清。
——我的‘孩子’不见了,我要找‘孩子’。
广东人:你的‘haizi’不是在你脚上吗?
广东人:我想买‘haizi’。
——报警。
陈知年无奈的笑了笑,这也是她努力训练普通话的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涌入羊城,不会讲普通话已经成为羊城人的沟通障碍。
鸡同鸭讲。
一头雾水。
相信以后的外地人会更多。即使是羊城,以后说话应该也是以普通话为主。
又是一轮新的传花。
音乐停下,大红花留在陈知年手里。
“我给大家唱首歌吧。刘德华的《爱你一万年》?”
“阿年,你还是讲笑话吧?”
“讲故事。”
“唱粤剧。”
反正就是别唱歌。
唱粤剧肯定不行,因为车上有很多听不懂粤语的人。很多外地人根本就不懂粤剧的魅力,只能听个热闹。
陈知年也不是没有眼色的人,既然大家都不想听她唱歌,那她就换一个呗。
讲故事?
“我给大家讲一个鬼故事吧。《一双绣花鞋》。”
一轮又一轮的小游戏让车内气氛热烈。
大红花,又一次落在陈知年手里。
“我不讲故事了。我要唱《爱你一万年。》”
听过陈知年唱歌的同事都露出了便秘的笑容。
有人在小声吐槽“她唱的是《爱你一万年》?为什么听起来像《不该爱上你》?”
“反正都是刘德华的歌。将就着听就好。”
“其实,如果不说唱的是《爱你一万年》,懵懵懂懂的听还是很不错的。”
“新创力强。”
大家被陈知年的歌污染了耳朵,干脆也不玩游戏了,直接来大合唱。
坐在陈知年身边的小吴,一言难尽的看着正大声唱歌的陈知年。这也是本事,凭着一己之力,直接把大家都给带偏了。
终于到了。
终于不用再听陈知年唱歌了。
这绝对是小吴的心声。
坐在陈知年身边,听她大声唱歌,真的太折磨人了。每次唱完,陈知年都要问一句,“我唱得好不好?”
小吴毫不犹豫,“好。原唱会感谢你的。”因为原唱根本就听不出这是他的歌。
小吴真心建议,“阿年,你以后还是多唱粤剧吧。”
“为什么?”
“符合你的气质。”
小吴很想说‘你的歌真的配不上你的脸。’
“到了。我们是要爬山吗?”陈知年站在山脚下,一手搭在眼帘上抬头看山。
呼呼。
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