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过,我还要背。”说着,陈知年跳上周辞白的背,“走。我的私人座驾。”
周辞白:“我很荣幸。”
“我也很荣幸。”
在路过天桥的时候,陈知年看着如星星点灯般的车水马龙,“羊城的车越来越多了,小轿车、摩托车,越来越多。车尾灯一闪一闪的,好像星星在说话。”
“周医生,你看马路像不像布满星星的银河?很漂亮。”
“嗯。”周辞白看一眼车流,“车越来也多,尾气也越来越多,空气就越来越不好。”周辞白在羊城生活了多年,感受着羊城的空气一年比一年差。
车尾气,工厂废气,建筑工地的尘埃等等,混合在一起,影响着人的呼吸系统。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方便的变化数据。
当然,即使注意到,在经济发展的强大数据面前也不会被重视。
轻重缓急。
就目前来说,大家更重视的还是经济的发展。
至于环境?
很多人都存着侥幸的心理,想着‘等有钱了,再治理。’‘等有钱了,再修补。’他们不知道,有些东西,一旦破坏,就很难修补,一旦失去就是永远。
破坏植皮,破坏森林,破坏空气层为了经济发展,一切都可以让步。一切都可以等以后在弥补。
很多东西,不是说想补就能补的。
这一年年的,多少物种在无知中灭绝?谁也不知道。
对于这方面,周辞白是痛心的。可惜,他人微言轻,什么也做不了。虽然,他一次次的在报纸上发表关于环境的文章,但重视的人真的太少太少了。
“阿年,我们尽量少开车出门吧。”
“为什么?”买车不就是为了方便?不开车,买来干什么?
“环保出行。”
“好。我支持。”陈知年毫不犹豫的答应,“我走路上下班,还能锻炼身体,有助于减肥。”对于环保,陈知年也一直都在关注。
可惜,她是心有余力不足。
“嗯。多走路的确利于减肥,也有益于健康。”
周辞白站在天桥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来车往,“环境问题,应该是城市发展无可避免的问题。”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要一年年的都在‘纸上谈兵’。喊着要环保,但却毫无行动。
一边喊着要‘环保’一边破坏环境。
一边感慨着有些地方缺少水资源,一边任由水源浪费。
“周医生,我们尽自己的一份力就好。”再多的,他们人微言轻。
少开车,尽量多走路出行。平时在用水的时候,时刻记得要节约,平时在扔垃圾的时候,一些能回收的尽量重复利用。
吃快餐的时候,自备筷子,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的甚至不用泡沫快餐盒
在环保上,陈知年和周辞白的态度是一致的。
“阿年,我很庆幸。”
庆幸,他遇到了陈知年。在爱情上,生活上,三观上,他们都是一致的。
虽然,生活中可能会有些小分歧,但这并不影响。因为他们看向的未来在同一个方向。
“我很高兴。”
的确应该高兴的。
她在对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这很幸运。
“周医生,我喜欢你。”陈知年手上拢着嘴巴,对着银河一般马路大喊,想要昭告全世界。
周辞白声音轻轻的,只想说给陈知年一个人听,“我也喜欢你。”
只是,突然从马路上传来的一声‘神经病’是什么意思?
陈知年看看周辞白,然后大笑起来。
周辞白抿抿嘴,眼角带着笑意。
两人慢慢的往回走,在快到幸福里的一个拐角,陈知年看到一个小孩正跪在路边乞讨,头发脏乱,衣服破旧,一张笑脸脏兮兮的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陈知年无奈的叹口气,从周辞白的背上下来,把剩下的栗子放在小孩子的小碗里,想了想,又掏出一张五角来。
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容易,总有一些人需要帮助,总有一些人生活在黑暗里而她不是圣母,不是救世主,她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陈知年总忍不住的难过。因为她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即使只有‘五角’这样微不足道的善意,最后也不会落在孩子身上。
周辞白拉住陈知年的手,知道她心情不好。虽然陈知年总说自己自私利己,但周辞白知道,她有一颗柔软的心。
时间在一天一天的过去,陈知年工作顺利,生活平淡。
陈知年又给宋文老师和陆秀娜写了信。
陆秀娜依然没有回信,陈知年从别的同学处知道一些关于陆秀娜的情况。陆秀娜和以前一样,忙着做生意,陪着孩子。
看起来事业小成,家庭美满。
不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