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最后,那些话仅仅落到了喉咙,然后尽数被咽了下去。她不是不愿意去说,只是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去说,她不想去面对伤感的表情,就算是分别,她希望那也是想起来能够笑着的分别。
可是,这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分别。分别的两方,总有一方是悲伤的。她希望他不会是悲伤的那一方。
惫懒的猫,午后的碎点阳光,流淌着岁月质感的丝桐,发丝微动的她,浅笑认真的他。没有言语,只是偶尔视线的交织,没有声响,只是片刻点头摇头之间。一个值得她去珍惜的日子如同溪水里的纸船,悠悠流向远方,或许那会在很远的地方,变成泡烂的纸条。
一直到寻子之时,博论会划上句号。
第五天的杂辩会,重点在于辩。杂指的是杂谈,顾名思义,包含着任何内容,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论,杂谈会期间,任何参加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说任何内容,家国天下事、恩怨情长事、家长理短事甚至可以指明对儒家什么什么教义的意见与不满,可以提出自己对天下百家的看法等等。
说白了,对那些不得志的人来说是一个正大光明发牢骚的好时候,对那些志向远大的人来说,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闷头读书的人而言是一个得百家言解的时候。差不多就相当于辩论会前的开胃菜,大概也就持续了两个时辰。
今天的重头戏毫无疑问地是辩论会。虽然辩论会并不是对每一个人开放的,但不论是对那个群体而言,都是一次相当程度上的盛会。荷园会召开前几个月时,学府就放出消息说重点推书为石祝、浮生绘世卷与闲乐,而辩论会上的主要内容毫无疑问地便是这三本书里面的内容。辩论会也仅仅对各个学术团体开放,普遍而言,便是朝廷学士团、各大书院、大小书庄、持书使这些。单个人是无法参加的。
虽然何依依的确是不太想同禹东书院那些人来往,但无论如何他也是禹东书院的学生,在居心的一番劝说下,还是回到了禹东书院那边,作为代表团之一参与到辩论会中去。至于胡兰和秦三月,本来她们只能算是个人,没法参与到其中,只好观看而已,但大概真的应了那个传言,青梅学府的先生们很看重胡兰,邀请她参与到其中,胡兰跟秦三月可分不开,无论如何都是要在一起的,学府那边不太了解秦三月,但看其气质谈吐也知不一般,便顺带着一起了。
事实上,胡兰压根儿就没看过那三本书,基本上就是无准备上阵,秦三月虽然看过,但也没有细致研究过。也就只有何依依把那三本书研究得透透的,尤其是那本石祝,比绝大部分都懂得更多。
一共六场辩论会,形式差不多就是有学府先生在三本书中随机选取争议颇多的言论,以此让人各自发表言论来解释或者衍生。这不是单对单的论点持证形式,而是所有参与方共同进行的各抒己见式。
第一场辩论会选取的是石祝之中的言论。石祝在三本书中相较之是水平最低的,也是最容易研究的,所以能说得上话的不少,是最为热闹的一场辩论会。
而结果上,何依依因为看过叶抚的修正版石祝,场上没人能同他争论到最后,便是连叶抚所修改的最为核心的内容都还没有涉及到,其余人便皆是败下阵来了。头脑最清晰的胡兰也终究是因为底蕴认识上同何依依差太多而败下阵来,不过相比起其他人她已经是坚持己论最为长久的了,但奈何她没有看过自己先生的修正版石祝。何依依也因此明白了一件事,要想打败叶抚先生的学生,只好靠先生本身。
凭借着叶抚的修正版石祝,何依依傲视全场,为禹东书院争了不少光,但在之后的浮生绘世卷和闲乐的辩论会上,就没那么轻松了。大先生们一共在两本书里选取了共计十种言论,从天地道论到帝王朝论到百家明论,再到最底下的工农杂论都有。
何依依凭借一手吃书吃得透,硬生生把禹东书院的代表团提着提到最后,虽然他不喜欢禹东书院里的同学,但居心知道他进入了辩论状态后,便是带着一群鹅都能说得下去。他当真是出彩到了极点,不论是哪个言论,几乎到了最后他都是夺人目光的那一个。
辩论会上每一种言论的结果几乎都是一样,都是禹东书院代表团和青梅学府代表团站到最后。其他书院、学士团都相继败下阵来。
何依依惊艳全场,如果青梅学府只有青梅学府的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次荷园会上的辩论会,甄云韶缺席的青梅学府的风头会被禹东书院压下一头。
但这次的青梅学府有两个“外援”胡兰和秦三月。
青梅学府的人本来就是水平极高的,即便甄云韶缺席了,但是还有一个柳长青,也能同何依依辩论很久了。但到了最后,拍板的往往都是胡兰和秦三月两人。
胡兰没有读过浮生绘世卷和闲乐,所以基本上每一个言论辩谈前面一段时间都不说话,由着秦三月和她讲解,秦三月又总是能准确地抓住重点,所以胡兰懂得很快。但是一旦到了最后时刻,双方陷入胶着的时候,胡兰往往能一举抓住何依依的言语漏洞,然后势不可挡地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