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想一出是一出的,闻茵早就习惯了。
听到皇帝开口,她便立刻应道“夫君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这世上,是不是也有许多失了父母,无依无靠的孩童”赵昱问“先前我走在京城的街上,似乎还见过孩童在行乞,应当是有不少孤儿的。”
“没错。”闻茵点头问道“的确是有不少孤儿的,或者是爹娘出了事,或者是从出生时就被遗弃,因为各种原因,不说京城,其他地方也是有许多乞儿的。还有前些时候江南的事。”
“江南”赵昱困惑“江南怎么了”
“江南水患,若是当时没有皇上在场,若是没有皇上发现了大坝有问题,若是没有皇上后来应对的一系列举措,那这次的水患本来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会有许多人流离失所,在水患之中也会有许多人丧生,而其中也会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出了那样的事故,就会出现不少孤儿。”
赵昱一愣。
闻茵说“多亏了皇上,才有那么人免了流浪之苦。”
赵昱却听得心中一沉。
闻茵不知道,可他知道。上辈子江南水患,可死了不少人,这其中又有多少孩童失去了自己的爹娘,成了孤零零一人
想到方才看见的那个孩子,赵昱便觉得胸闷气短起来。
那么小的孩子,本来应该是躲在自己的爹娘怀中撒娇,他在那个年纪的时候在干什么才刚刚拿着书启蒙,先皇与太后都十分溺爱他,整个后宫都任由他为所欲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先皇对他要求并不严苛,甚至还允许他骑到他的脖子上。他在皇宫里头说一不二,更是从未为什么事情发愁,连后来令他头疼的功课都还不是个难题,更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与他相比,却是有许多孩童早早就要承受养家糊口的重担,这么小就要背着背篓上山采野菜,回家还要侍候重病的奶奶。
就连赵昱自己都觉得自己罪恶深重起来。
他忽然明白了闻英对自己的指责。
江南水患一事,已经死了不少人,后来他又加重赋税,使民不聊生,再后来,北方雪灾,又死了不少人,若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再好一些,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流离失所了。
闻茵疑惑地问“夫君先前说想到了什么主意”
赵昱这才回过神来。
他连忙说了自己的念头“我想买几间屋子,安置这些孩子,找人照料他们。”
闻茵愣住。
赵昱说“你看这些孩子这么小,他们没了爹娘,家中也没有长辈,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若是有好心人收养也就罢了,可怕就怕在连收养的人都没有。京城这样的地方,都有那么多的乞儿,若是能够好好教养,说不定这些孩子之中,还有未来的大将军,未来的状元。你说是不是”
闻茵不敢应下。
她只是谨慎地问道“那这个银子,从哪里出呢”
这可就难倒赵昱了。
他想说从国库出,可仔细想想,这个主意却是得不偿失,教养一个孩子得费多少工夫等人长大成才,又要费多少年更别说人养大了,也不一定都能成才,若是最后成了一个庸人,虽说没有什么不好,可谁能拿国库的银子养一个毫无出彩之处的人
天底下,能毫无用处还被国库银子养着的人,也就只有他一个而已。
赵昱犯了难“是要我自己出银子”
“若是向其他大人们提,朝中大人是不会同意的。”闻茵说“除非夫君您能劝动其他大人,只是户部尚书刚松手一笔银子给将士们,恐怕不会赞同夫君您的打算。”
赵昱“”
他咬牙道“那就从私库里出”
涉及私库的事情,那就涉及到闻茵了。
闻茵的本职就是打理皇帝的私库,所有从皇帝私库里出银子的事情,全都是她的管辖范围。皇帝的打算,只要是合理的,她都不会拒绝。
闻茵便将此事记下,打算回到京城里之后,再理出一个合适的章程来。
两人在村口等了一会儿,很快便有马车过来,载着两人回了京城里。
马车进了城门也不停下,直接往皇宫的方向走。
赵昱偷偷撩开帘子往外看去,他偷偷观察着京城街上的景象,除了路上来往的行人之外,他看的最多的还是那些行乞的乞丐,每每看到幼童时,他便忍不住心疼。
等回到宫中,他就催促闻茵“一定要快点把此事给办好了。”
闻茵欣然应下。
她回去整理之后,没过几天,也就理出了一个章程来。
对于皇帝的这个想法,她并不太看好。相比起书铺与马车驿站,皇帝的这个主意除了亏银子之外就看不到一点好处,养活一个孩子耗费可不少,不管是时间也好,还是银钱也好,等孩子教养成人,也不一定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书铺里借书还需要花银子,坐马车也要花银子。
只是皇帝可比她心善多了,在闻茵想来,若是真要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该是现在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