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书原本很担心卖武器的事情要耽误很久, 这年头的办事效率他也不是没见识过, 何况他这回提出的建议本就很有争议, 若说多耽误些日子才能做出决定也很正常, 但出乎他的预料, 不过天的功夫,赵载桓那里就告诉他, 皇帝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不过比起陈景书原本的大方,皇帝却划掉了火炮, 并且表示在陈景书的新式火炮出来之前, 大晋的这些都不许卖。
陈景书想了想也觉得这样确实更加稳妥一点。
说起来大晋的火炮数量也不算很多,而南海之战陈景书带着其中一部分进行了实战测试之后,他们回来又修改掉了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不过目前火炮的火炮在陈景书看来依旧是造价高昂实战能力较低的武器, 至少性价比不算很高。
但只要有眼光的人都可以想到,虽然火炮目前的性价比不高, 但以后却一定会成为战场的重要武器。
这也是皇帝对陈景书搞这些东西比之以前更加宽容的原因。
原本国库紧张, 哪有钱给陈景书实验什么新材料, 但既然有皇帝的默许, 工部的经费短了哪个部门的也不能短了陈景书的呀。
所以在大家的经费都不够用的情况下,陈景书这里稍微紧一紧, 勒紧了裤腰带还是可以尝试着去做新的钢铁材料的。
唉,陈景书只觉得有些时候只有开始做了才知道事情困难的地方到底有多少。
就像是火炮这东西, 他原本还想着如今大晋的洋人多, 且其中不少都是很有身份地位, 在家乡很有人脉关系的人物, 到时候多花一些钱,甚至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特惠政策,换他们手里更加先进的火炮设计图。
结果他请卢克思帮忙打听之后发现,洋人们的火炮技术比如今的大晋好一些,但也十分有限,而他自己在尝试摸索的过程中发现光有图纸根本不行。
特殊钢材的生产跟不上的话,一切都是扯淡。
说要造枪炮,那就要有能够达到标准的特殊钢材,而想要有这些,炼钢厂得有吧可一个炼钢厂又要牵扯出多少事情来
陈景书只要想一想就得叹气。
难怪说军备烧钱,这不烧钱也不可能啊。
仅仅是钢材就能有一堆让人头大的事情,何况又不是只要有了钢铁就能造炮了。
一边哀叹钱不够用,陈景书一边又把参观计划给重新修改了一遍。
等到了日子,缮营造物司上下严阵以待。
因为要卖的从火炮变成了枪支,陈景书修改了不少内容,不过他也没把火炮的展示完全删除。
虽说现在还不能卖,但可以给以后留条路嘛。
他这里计划稍有变动,下头的其他人可不就得跟着变了。
好在两家的使臣在这件事情上似乎挺好忽悠的样子。
陈景书陪着他们看了一天,两人的神情都十分激动。
陈景书当即就知道这头一批的订单没得跑了。
不过等南越的使者离开之后,倭国的使臣却留了下来,显然他还有其他话想要对陈景书说。
倭国使臣外表上看起来是个矮壮的男子,倒是没有陈景书想象中的一点胡什么的,事实上人家的胡子刮得很干净,面容普普通通,见不到什么很特别的地方。
陈景书觉得说一句丢进人群里就再也找不到来形容,也不算过分。
不过这位使臣的大晋话说的很好,不仅十分流畅,而且不带半点口音,谈话中引经据典,甚至还能用上不少俚语,若是不说这位是倭国人,只听说话,根本看不出他与普通大晋人有什么区别。
此时这位倭国使臣对陈景书道“我是有一些疑问想要问陈大人的。”
陈景书点点头,示意他说。
倭国使臣道“我只是不明白,这样好的东西,为什么会轻易卖给我们呢”
最开始他们提出想要看一看大晋的武器,其实心中并没有抱有什么期望。
这种东西放在哪家都是机密,他们才刚和大晋打了一场,结果现在就要看人家的机密,怎么可能呢
因此提出这事不过是一种谈判的手段罢了。
哪知道大晋居然真的同意了,甚至还派出了大晋最专业的人来向他们做解说。
关于陈景书,倭国使臣是特意调查过的。
陈景书出身高贵,祖上就封过爵位,陈景书的伯父也曾是大晋最有实权的高官,深得皇帝信任,而陈景书本人是个天才,对于深受大晋文化影响的倭国使臣来说,他太明白在大晋想要考出六元及第的成绩意味着什么了
而陈景书在进入官场之后,并没有因为只知道死读书而不适应官场,最终沦于平凡,相反,他在官场的表现也极为亮眼,如今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四品官员,开始踏入高官的行列了。
作为一个大晋通,倭国使臣是知道的,在大晋,四品以上官员和四品以下官员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叫做高官,甚至有资格面见皇帝,给皇帝写奏折,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