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 80 章(1 / 6)

赵载桓选伴读的事情果然很大, 京中不少人家都把家中年龄合适的子弟送了过来。

大家都知道这回选伴读, 虽说是皇帝下的旨意,但皇帝早把决定权交给了太子, 让太子自己决定怎么选人, 选哪些人。

可赵载桓考验人的方式却很有趣。

他既不是要大家作诗也不是要大家比武, 更不是发一张卷子让一群人去写。

他发了一摞卷子。

嗯,每人一摞。

之后跟着赵载桓的太监郭思,便用有些尖细的嗓音道“这次选伴读, 卷子共有十三张,除了四书五经, 兵法谋略,诗词文章,更有数学物理天文等新学,也有琴艺, 棋艺等,就连农田水利经济等也都尽有,诸位公子可自行选试卷答题, 时间为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 写十三张卷子是一定不够的, 诸位公子可酌情选自己擅长的内容答题,需要说明的是, 诸位的卷子太子殿下会亲自看, 成绩好的不是一定就能选上, 成绩普通的,也不是一定就选不上,如今时辰已到,诸位公子,请吧。”

这就是赵载桓想出来的办法。

皇帝在听到打探的人回复的消息之后也忍不住笑出来“这孩子”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看起来赵载桓似乎是为了让大家各展所长,所以准备了各种科目的卷子,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选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但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太子喜欢的。

若全照着自己的喜好来,万一太子殿下都没有兴趣呢

可若说照着太子的喜好来,这又有些问题了。

别人会不会也这样选若是如此,在非自己擅长的科目中,自己能够让太子殿下注意到吗

上午和下午加起来共有四个时辰的时间,这时间不算很长,但也绝不算短,以赵载桓给出的试卷的题量,写完全部十三张是不能做到的,但写个张却绝不成问题。

那么该如何选择

这些来参选伴读的人,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每个人也都各怀心思,有着自己的目的。

赵载桓的做法看似把选择权交给了这些人自己,实际上却也是一种最好的试探。

何况,如果赵载桓明白这些伴读日后会成长为他的左膀右臂,那么今日的做法就更有趣了。

他完全可以选出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使得自己手下的人才储备更加全面,以后想要做什么事情自然也都更加方便。

那么,那些伴读们会怎么选赵载桓又会怎么选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皇帝想知道,事实上每一个听说了赵载桓做法的人都像做到。

当然了,赵载桓也难免被一些老先生斥责此举不妥。

怎么能把圣人学说和那些奇门邪道放在一起让人选呢

不过倒是没人敢说陈景书了。

这几年过来,大家也都看清了,陈景书不仅仅是太子护着的,就连皇帝都因为陈孝祖的缘故对他另眼看待。

若想扳倒陈景书,先掂量掂量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是不是能够比得上陈孝祖再说吧。

显然,没几个人真的觉得自己能够比得上陈孝祖。

因此除非真正抓到陈景书的把柄,平日里抱怨几句,说陈景书几句不好也就罢了,真要说陈景书有什么罪责,那也是没人会轻易开口的。

何况东宫最大的头头除了太子就是程鸿光了,而程鸿光偏偏是陈景书的座师,平日里虽不见两人结党般的亲密,但关系也是不错的,逢年过节,礼仪往来从不曾少了。

既有程鸿光又有太子,陈景书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于是这会儿的抱怨就全冲着赵载桓去了。

说起这个陈景书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自己摆着架子一个劲的指点旁人的缺点错误,说人家这里不妥那里不好,人家就会敬重他

尤其是这些老先生们,个个都好似太爷,他们面上对赵载桓恭敬,实际上却讲究的很,时不时就要挑些错处来指责一番,好显示自己作为先生的威严。

虽说皇家先生不同一般,不能像是普通学堂的先生那样打学生的手板,但赵载桓作为一个被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的太子,也不可能在这些老头子如此直谏的时候做出什么不妥当的应对来。

若说前一个问题陈景书不明白的话,这些人为何如此正直的劝谏陈景书倒是懂的。

文死谏武死战那可都是要留名的。

这些人这把年纪了混的官职还不如陈景书,显然也知道自己以后难有什么在朝堂大事上死谏的时候了,就只好在赵载桓的面前摆样子,赵载桓若是真的斥责打骂,恐怕人家还高兴呢。

于是这会儿陈景书什么也不说。

嗯,这种人,连教训他一下的欲望都不会有,只是懒得搭理而已。

等把那群老头打发走了,赵载桓总算松了口气“呼,同样都是一大把年纪,程老师就不这样。”

程鸿光是非常豁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