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若是愿意,我想请先生来做这事。”
王撰到底是个进士,这点子事情对他来说不仅能够轻松胜任,而且其他读书人也能服气。
更别说王撰到底还是教出陈景书这个六元及第的人,如今也算得上名师了,京城里不知有多少人家排着队想把他请回自己家里教书呢,只是王撰并不愿意再去罢了。
毕竟陈景书总体来说算是又聪慧又好学又让人省心的学生,王撰觉得教过了这样的,他恐怕也难以接受旁人家里那调皮捣蛋,上蹿下跳的学生了。
再说了,他本就没有打算教一辈子书,对陈景书也多数是从小看到大的情分,这会儿再多的人来请,王撰也是不想去的。
倒是听了陈景书这番言语,他有了些兴趣“你再详细说说。”
陈景书道“我想着,既然是要在京城做文集,不如再做的大气一些,也不必拘于带草社一家,若有其他好的文章,也都可一并选用,因此便把带草社的社字去掉,只取带草之意,除此之外,我还想着再增设几家书坊,日后做什么也都便宜。”
王撰知道陈景书这番打算的用意绝不是这么浅显简单的,要知道如今只在扬州,凭着陈景书六元及第的活招牌,再加上带草社文集本身质量靠谱,已经在扬州读书人中拥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可以说,带草社文集就是扬州读书人制艺的风向标,甚至这种影响力还在往周边扩散。
自从陈景书中了状元,又有闪亮亮的六元及第光环,由他亲自选评,时不时还选用他的文章的带草社文集便也跟着火了,不少外地书商特意跑去扬州把近两年的文集都搜集起来,合成一套,运回本地贩卖,居然也赚了一笔。
陈景书要在京城卖文章,王撰丝毫不怀疑他依旧能做的红火。
如今不知有多少人想听状元郎的制艺秘诀呢,若非京城距离扬州遥远,恐怕京城也要满大街传阅抄录带草社的文集了。
这一点陈景书自己当然也清楚,前些日子王文兴才刚来信,一方面贺了陈景书大婚,另一方面就是向陈景书和吴玉棠抱怨如今想要入带草社的人太多了,文集也供不应求。
文集的事情倒是好办,自从有钱之后,陈景书便自己投了一家印书作坊,如今通知那里加班加点的做起来也就是了,倒是那些想要加入带草社的读书人有些难办。
王文兴毕竟不是吴玉棠,这会儿便觉得自己有些支撑不住了。
吴玉棠对此也没有办法,最后写了一封近万字的回信给王文兴,详细教他怎么处理各种情况。
陈景书看着都觉得累,再一次庆幸自己当年没想着要出风头当社首。
不过总体来说算是甜蜜的烦恼,毕竟也是带草社兴旺了才会这样。
这也是陈景书动了在京城也开书坊做文集的想法的原因。
文人赚钱,做些和书香笔墨有关的事情,远比经商要好听的多。
何况他们又不需要自己亲自经商,自然有下头的人去做。
此时王撰在一番思考之后还是点头了,只是却还是坚持不再住在陈家。
陈景书知道王撰是觉得自己如今教不了他什么,却还在陈家住着吃吃喝喝不好,也不阻拦,毕竟王撰这会儿也不差这一点钱。
只是京城的新房子恐怕不大好找。
地段不能太偏僻,治安也要好,房子本身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价钱也要合理,瞧着都是最简单的要求,但想要找到完美符合要求的房子,也没那么容易。
陈景书心中却有打算。
解决了王撰的事情,他便又去见了吴氏,黛玉已经回去,他便与吴氏说了会儿话。
再回去的时候就见黛玉正在见人,各处管事的今儿都是要到新奶奶这里来请安的,这也是叫黛玉给他们立些规矩的意思。
陈景书原还有些担心,却发现吴氏把自己身边的宋嬷嬷给了黛玉。
吴氏身边有两个最得用的人,一个是大丫鬟白露,一个就是宋嬷嬷了。
毕竟吴氏虽比陈孝宗晚些回去,却也得赶着冬日之前呢,不然路上恐怕不好走,就算她再怎么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便干脆留了宋嬷嬷给黛玉,这样以后有些什么,宋嬷嬷便也能帮衬些。
宋嬷嬷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跟着吴氏也有十多年了,自然是最放心的。
有宋嬷嬷在,黛玉自到陈家来主持的第一件场面事情也就那么安稳的过去了。
黛玉虽看着柔弱了些,瞧着对下人也大方宽和,但陈景书却觉得她很懂张弛有度的道理。
不知是天生聪慧,还是刚从吴氏那里取了经。
等各处下人走了,陈景书这才过去。
黛玉问他“事情办完了”
陈景书嗯了一声“原本先生想要回家去的,我却觉得他就那么回去有些太可惜了,便请他留下。”
黛玉自然知道王撰,对于王撰,黛玉最多的印象便是他当年对陈景书的严格要求。
当然,在教导陈景书的时候,王撰对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