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争论(1 / 2)

皇帝那一日的七点中,第三点便是商行。

直到今天,相公们才意识到皇帝提出来的这一点的重要性。

可以说,他是大宋经济的支柱,相当于由朝廷话人力物力引领民间来做生意,拉动财政收入。

太宰徐处仁提出,不如以后整个大宋的商业都由朝廷统一规划,这样更加方便管理,这一点立刻得到了尚书右仆射何的赞同,如此这般民间的商业在朝廷的带领下,才会按照有利于大宋的方向发展,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赵桓心中道卧槽这大宋的相公们居然要学苏联搞全体制计划经济,这帮人的脑袋真是转得快,才给了他们一个提示,就有这样的想法了,真是太前卫了

赵桓不得不感慨,虽说弱宋重文轻武,导致军事羸弱,但文治的确昌盛,文官们的脑袋也绝对不是辫子国时代能比的,这个时代的文官,虽然腐儒多了一点,但在思想上却还未形成可怕的禁锢。

不过赵桓肯定是不赞同全体制计划经济的,全体制计划经济很容易出现像王安石变法那样的问题,上不知民间之苦,一切皆按照上面的来,导致朝廷利益与民间利益背道而驰,最后双方都不讨好。

少宰汪伯彦立刻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此这般,朝廷又要大费周章对官员改制,不知又要惹多少麻烦出来。”

徐处仁道“朝廷掌家国枢要,自然是由朝廷来掌控,如若不然,商人逐利,利害百姓,国则乱”

李纲也说话了“臣也赞同徐相公所言,陛下承圣人之道,代天牧民,朝廷掌枢要,国富,百姓不一定富,百姓富,国必富,是以,皆由朝廷统制,可合理掌控财富去留,防止商人利害百姓,亏损国家。至于汪相公所言官员改制一事,臣以为,大宋官员积弱百年,是时候借此改制了,否则新政推行必有难处。”

赵桓倒是对李纲另眼相看了,虽然这由朝廷全部接管的计划经济赵桓是不同意的,但官员改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一事,李纲是说对了。

真正要做成一件事,不是靠喊口号这么简单,也不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完了就一定可以做成了,更不是设计好了完美的方案就没事了,这才刚刚开始,执行层面的事情才是最难的。

北宋的行政效率本就因为官员冗长问题几乎快要瘫痪了,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想法都是飘在空中的。

所以官员改制是一定要进行的,这一点赵桓是不允许任何人来挑战的,他如今手握兵权,谁敢在这上面做阻挠,带着谁便杀谁,绝不姑息

“王介甫之祸,徐相公、李相公难道忘了”汪伯彦面露嘲讽道。

王安石之乱才过去了几十年,连新旧两党的余孽都还在这朝堂上,一旦动了官员改制,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引起大宋官员的动荡,谁敢保证不出大问题

李纲正色道“百年积弊,当除之,方可富国强兵,吾等身为宰府,焉能如小官小吏一般前怕狼后怕虎”

汪伯彦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李相公这是要刮骨疗伤,若是手法稍微不得当,骨头挂断了该如何”

他一席话,怼得李纲沉默以对,不知该如何说。

李纲这人的特长是执行能力,谋划能力却是弱了很多,自然是说不过汪伯彦的。

而刘彦宗却是清楚得很,皇帝是肯定要动官吏制度的,见李纲被怼回来了,刘彦宗开口道“早在半月前,陛下不是就说了吗朝廷只管规则制定,朝廷的商行出资源、出政策,具体执行由民间商人来做,是以,不存在着全部由朝廷掌控,朝廷只需掌控国本,其余皆交由民间。”

户部尚书周朝道“此言差矣商人逐利,若是任之而不顾,一是害民,二是一旦形成民间强大的力量,对朝廷管制民间必然形成阻力。”

参知政事唐恪道“吾赞同周相公所言,虽然朝廷仰仗商人税收,且鼓励商业,却不可予以过高权限,否则天下必生事端。”

赵桓如此一听下来,心中却是惊涛骇浪,没想到这些人居然一下子就争论到了这一步了。

汪伯彦周朝反对自然是站在他们这个阶层来去思考的,士大夫的本质是地主,他们拥有自己的田地,汪伯彦、周朝等人的政治任务是充实国库,业绩压力大,自然是要依仗利润高的商业,但本质来将,他们是不愿意给商人太大权力的,这是地主和商人之间的权力博弈,一旦商人在大宋的权力压过了地主,地主肯定是要操刀子的。

大宋现在的情况,对地主已经很不利了。

在封建时代,最大的地主自然是皇帝,宋以前的税收,基本是依靠的地税,全国的土地结构是怎样的呢

皇帝论功行赏,给官僚划分土地,皇帝赐给他们土地了,但是同时也要防止土地被下面的人兼并的问题,一旦土地被兼并过于严重,一是对皇权形成了威胁,二是在上税的时候,偷税漏税更加容易,损害的是皇帝的利益。

这大宋的土地现在已经兼并得不能再兼并了,全国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土地,掌握在百分之三的公务猿手里,这个构架对皇权已经产生了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