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大宋新的商业规则!(2 / 3)

参与到其中,必然没有人相信是真的。

这简直就是颠覆了大宋传统商贸的规则,一边是朝廷商部的品造局,一边是民间新兴的商社。

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

仅仅只是在这个消息爆炸后的几天,东京城的各大富商,都开始重新思考如今大宋的商业逻辑。

规则变了,朝廷明摆着是要放权给民间,鼓励民间多做创新。

靖康六年的华兴纺车案被载入史册,这一年也被称作是大宋工业革命元年,在波澜壮阔的道路修建热潮中,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和民间,振聋发聩。

华兴纺车出来之后,对市场的另一个馈赠则是,每一件衣服的价格从五十文,降到了三十八文。

有大宋的商贸学家这样说过这一年,只要你有胆子参与到服装贸易中,哪怕是成立一个小小的运输队运输原料,你也可以赚一大笔钱。

靖康新政给民间注入的第一波财富,在靖康六年,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因为真正拉动大宋经济腾飞的蒸汽机,在做最后的改良。

四月,十里桃花尚未落去,路边花雨纷飞。

汴河波光粼粼,游客们早已脱去了厚厚的棉衣,穿着青衫,戴着好看的头巾,慢悠悠欣赏这醉人的春光。

一辆古朴而简约的马车在一队骑士的簇拥下,出了东京城。

出东京城后,那如诗般的风景便似一副宁静的山水画在眼前展开。

沿着宽阔的水泥道,走了约半个时辰,赵桓才来到了大宋第一辆铁轨蒸汽机车的起始点。

不得不说,军器监的执行能力非常强。

二月初,赵桓还跟陈规强调,要尽快做出铁轨蒸汽机车来。

才两个月,最原始的铁轨蒸汽机车就出来了。

这是一辆非常大的蒸汽机车,它安安静静停在双轨上,那用铁打造出来的双轨并不长,目前尚在测试阶段。

看到这个“大家伙”赵桓很满意,虽然和他来的那个世界的老式火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但至少雏形已经出来了,而且比上一次的明显要改良了不少。

所有的科学创造,都是要坚定的踏出第一步,雏形破烂没关系,东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

更何况,这东西能在铁轨上跑了。

方圆几里,已经被羽林军团团围起来,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

有一个人在上面的炉子里加煤炭和木材。

不多时,铁轨蒸汽机车就开始缓慢动起来。

比起在地面上跑的蒸汽机车,这个铁轨蒸汽机车的速度稍微快一些。

只不过它一跑起来,就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

它后面有一个铁箱子,铁箱子下面也有轮子,被它拉着跑起来,铁箱子里还放了不少木材。

虽然跑烂了一点,但是赵桓心中却颇有成就感,这东西可是大宋运输业的骨架,它的使命是将整个大宋连接起来,彻底拉动跨地域的经济发展。

而此时的大臣们却并不能理解皇帝的心情,唯一觉得这事靠谱的唐恪,还因为前一段时间纺车一事,最近老老实实的。

等那铁轨蒸汽机车跑完后,停在终点。

皇帝非常满意地说道“徐相公”

“臣在”

“先修一条铁路,从东京城到江陵府”

徐处仁顿时蛋疼起来,修水泥道的任务已经非常重,皇帝现在突然又心血来潮要修铁路,你这不是坑人吗

“陛下,国库怕是不支”

皇帝却全然没发现太宰是不愿意修的,他亢奋地说道“这简单,成立一个大宋皇家铁路商社,找东京城和江陵府的商人们募资,先筹备300万贯,让他们做小股东,以后铁路赚钱,每年给他们分钱”

一些奇怪的词语从皇帝嘴里说出来,徐处仁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他不认为那些商人愿意出这个钱。

这铁路可不是闹着玩的,铁矿原本就稀缺,用铁来建一条从东京城到江陵府的路出来,实在是太浪费了。

徐处仁还是忍不住说出来“陛下,铁器缺乏,不可如此浪费。”

“铁矿”赵桓忽然不当一回事,继续道,“不是说用震天雷炸将山里的铁矿炸出来的么徐相公,你今年就可以完成东京城到江陵府的水泥道,只要水泥道完成了,铁矿运输将会更加便利”

其他大臣站在一边,不敢说话,听皇帝一个人在这里装逼。

皇帝想了一些道“不够就加人”

据官方统计,在靖康元年,大宋每年炼铁有15亿公斤

到了靖康五年,大宋每年炼铁量已经达到5亿公斤

河北、燕云、河东、京东、成都等地,已经各自开设了大型矿场,由朝廷的衙门直接管控,招募民夫采矿。

徐处仁道“南方各路尚未开始大力推行交子,民间用的依然是铁钱,若是现在用铁造一条如此长的道路,臣担心会被人拆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