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 / 3)

会立刻就想着做大,更不会立刻把商品做到最好,而是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一个模型出来,只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作用即可,官家是这样形容的,先搭框架。”

司马琦的这话听得钟豫云里雾里。

事实上,赵桓说的是21世纪的商业模式,企业家们在生产一件市场上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不会立刻批量生产,而是先以最快的速度,做一个比较粗糙的产品出来,拿到市场上去给人体验。

很典型的就是21世纪那些互联网公司,他们在研发a的时候,先做最基础的功能,外观和交互丑不要紧,以后可以逐步迭代。

但是第一步一定要踏出去。

不仅钟豫听得云里雾里,司马琦当时也听得云里雾里,但是又不敢多问,只好回来自己琢磨。

琢磨了一段时间,也就琢磨透了。

然后自己关在屋子里感慨皇帝的格局和视野。

“官家要科学院造蒸汽机,并不是让科学院现在立刻就造出最好的蒸汽机,只需要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即可。”

“之后,蒸汽机还会进行无数次的改良,叶崇的改良只是其中一次。”

“你为了其中一次改良,耿耿于怀,有失科学院气度。”

“再说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蒸汽机改良之后,官家要大量制造出来,一百个人五天制造一辆,那官家如果要一万辆我们该怎么办找一百万人来吗”

“官家前年在科学院提的流水化制造理念你难道忘了”

“军器监制造的神臂弩为何都是一般大小蒸汽机的制造方法并不是秘密,以后都是要下方到民间去制造的,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钟豫听得一愣一愣,这些他都没有想过。

“制造的标准才是最重要的,还记不记得官家提出来的铁钉,铁钉的大小标准,是又科学院和军器监定的。”

“为师这两年一直在尝试官家说的流水化制造模式。”司马琦走到那个水车模型前,指着那条水道里的水,“如果这些水,都是蒸汽机车的某一个部分,他们在这里排列,像水一样流动,到某一处汇聚,然后再组合起来,一定比你现在用一百个人临时赶工,然后组合要快。”

“这才是官家要的东西,也是大宋以后在制造许多东西的时候,必须要用到的。”

“而科学院,需要创造出这样完整的模型,让它像蒸汽机一样运转起来,这些专利权,都在科学院手中。”

“那老师,这样的模型,何时能造出来”

“以前为师一直在从水车的动力去思索,但自从蒸汽机和热力学有了新发现,为师已经在往热力学去思索这些事情,只是,不知用何物,能承载钢铁,像水流一样流动。”

赵桓并不知道,他跟司马琦说的流水线生产理念,司马琦已经思考到这一步了。

当时他提出来,也只是指了一个方向。

中国古代有标准化生产,并无流水线生产,流水线生产对机器模型要求很高,至少传输机是需要热能或者电能来带动的。

传输带的材料是空缺的。

至于蒸汽机车的那些制造模具,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毕竟宋朝也有许多铁制品的制造模具,有这方面的技术存在,只是需要改良而已。

当司马琦和钟豫在议论的时候,外面传来小厮的声音“相公,陛下来了,要您去前殿。”

司马琦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走之前,他说道“钟豫,把心思多放在正道上。”

“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赵桓正在炉火前烤火,邵成章负责煮茶,韩公廉和陈规坐在皇帝对面。

外面正在飘着鹅毛大雪,北风还时不时呼啸。

司马琦快步走来“臣参见陛下。”

“司马爱卿,快坐下喝茶。”

“谢陛下。”

“朕听唐恪那边说,已经有六个富商想要买蒸汽机,连定金都已经交付。”赵桓道,“但是,目前的蒸汽机,还需要做改良。”

“还请陛下明示。”

“铁钉大小必须统一,蒸汽机长宽必须统一,朕要让每一台制造出来的蒸汽机一模一样,就和军器监的斩马刀、神臂弩一样。”

“是”

这个好办,标准化这东西,没有人会发对。

“华兴商社已经申请高压蒸汽机专利,科学院若是没有改良出更好的,军器监便先从华兴商社那里购买使用权,开始做生产模具吧。”

赵桓端起一杯清香的茶“陈爱卿,朕需要两样东西,一样是高压蒸汽机,一样是铁路蒸汽机车,先做这两件东西的模具,至于高压蒸汽机的其他用途,你们自己去想。”

“是”

赵桓突然想起一件事,他问司马琦“流水型制造模具想得如何了”

司马琦便将自己想的都如是说了一遍。

赵桓其实只是随口一问,他并没有指望说现在就能搞出流水生产。

但没想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