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静很郁闷。
在来清平楼之前,他是不郁闷的,甚至是高兴的。
因为听说狗皇帝要来京兆府了,隐元会有机会了。
恰好党项那边也谈好了,陇右都护府那边的吐蕃也达成了一致,若是真的在这个时候杀掉了狗皇帝,西北的局势必然发生大变化。
他们的计划将会大大提前,一切都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但让李言静没想到的是,赵桓来得这么快
京师正式的官方通告已经是快马加鞭,却比还赵桓慢了。
也就是说皇帝是快马加鞭,十万火急赶到的长安城
卧槽
这历史上都翻不出哪个皇帝出行,只带了三十几个护卫,十万火急赶路的
你这皇帝当的,太不规整了
太不按照常理出牌了
李言静郁闷得想吐血,皇帝提前一步来到了长安城,意味着刺杀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虽然隐元社的总堂在西北,但不在长安城啊
长安城是什么地方,是大宋西北第一军事重镇,是前线大军的指挥中心,经略使帅府所在地。
一旦皇帝到了长安城,安全就有了保障。
至少孙邦原绝对是皇帝的人,他可是掌管了军政和民政的,永兴军路真正的老大。
刚刚去了一趟京师回来的孙邦原,在京师与皇帝彻夜长谈,皇帝给孙邦原描绘了长安城的恢弘计划,作为帝国的西都,长安城未来的发展是承担起了帝国未来西部发展的重任的。
京兆府尹马元浩也在参与之中。
这两个人被皇帝未来的战略深深吸引住了,是皇帝绝对的拥护者,毋庸置疑。
所以,现在刺杀皇帝的计划有变。
从中途刺杀,变成在长安城刺杀。
不仅如此,李言静现在还要面临眼前这个头疼的问题。
什么问题
好好解释解释厢军为什么会围攻皇帝
有一点李言静现在想不通,按照京师那边给过来的情报,皇帝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
按照这样的情报,眼下的情况,必然已经是人头滚滚了。
但李敬先却还好好跪在这里,皇帝并未动手。
这就有点反常了。
只听赵桓亲切和蔼道“不知者无罪。”
不知者无罪
围杀皇帝也没罪吗
这个念头只是在李言静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又听到皇帝道“朕来京兆府的事情,先不要声张。”
“遵旨”
不要声张
您老在这里杀了一百多个人,现在外面百姓都在围观,还需要我们来声张吗
百姓们看见一群人从清平楼出来后,那个年轻人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这里。
皇帝住进的行宫外三层被孙邦原抽调一支禁军守护起来,内三层则是赵桓亲自带来的人守着。
可以说,这里连一支苍蝇都飞不进来。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守卫也全面调整,有厢军士兵日夜巡逻。
护送皇帝进入了行宫,李言静还是不放心,又跪在地上道“请陛下赐死微臣。”
孙邦原和上官青也在场,他们也觉得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不可能就此揭过,也跟着跪在地上,等待皇帝的惩罚。
“李爱卿这么想死不成全你朕心中有愧啊”
卧槽皇帝你刚才都说不知者无罪的,你怎么这么经不起试探啊,我这样说只是在试探啊,你不要当真啊
李言静全身一僵,恨不得将自己这张破嘴给撕了。
“求陛下开恩”
“都起来,朕只是跟李爱卿说笑,都说了,不知者无罪。”
李言静眼角狠狠抽搐了几下皇帝,沃日你大爷劳资早晚要弄死你君无戏言你懂不懂
孙邦原道“陛下,圣驾降临京兆府,不知所谓何事,还请陛下明示,臣等皆以陛下马首是瞻。”
“朕听闻西北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特来慰问,诸位不必多虑。”
“谢陛下垂怜。”
“现长安城有驻军多少”
“回禀陛下,先长安城有厢军八万,禁军三千。”
“李言静。”
“臣在。”
“马上入秋了,前线军粮务必要保障”
“请陛下放心,臣就算饿死,也要保证将士们的口粮。”
“还有百姓的,你这个转运使要给朕将京兆府的粮价要压下来要降到一贯一旦,如何做到,你给朕想办法”
“遵旨”
李言静心中甚是烦躁,早就听闻当今皇帝跋扈霸道,如今一见,还真是这样。
以前太上皇还在位的时候,对待臣下就很和善,也很能体谅臣下。
“你们先退下,朕要好好休息。”
“臣等告退。”
三人带着人离开,李言静开始为皇帝行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