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一品太医 少地瓜 5221 字 11个月前

都城望燕台,皇城。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黑夜意味着休息,但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反而需要加倍警惕。

譬如巡逻侍卫,譬如随时待命的太医。

丑时已过,再有约莫半个时辰就该轮班了,紧绷了大半夜的太医署众人都有种即将熬出头的欣喜和期待,忍不住开始在脑海中幻想自家温暖舒适的床铺、老婆孩子亲热的问候。

嗨,熬了一宿又累又饿,回去的路上完全可以先去朱雀大街的王婆羹铺来一碗热腾腾的肉羹,啧啧,最好再配着街对面斜对门刘麻子现烤出来的芝麻胡饼,撕碎了泡在冒着热气的肉羹里,就着腌制的酱瓜小菜,咸香鲜烫,别提多美啦

有人想得太过投入,甚至忍不住抹了抹嘴角,才要擦去并不存在的口水,就听见一道匆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坏事坏事

一个鬓发微乱的小宫女闯了进来,气都来不及喘匀便举起手中腰牌,“五,五皇子突发低热上吐下泻,惊动陛下和文妃娘娘,请何院判即刻过去”

当今子嗣不丰,活下来的只有三、五两位皇子和六公主,饶是这么着也大病小灾不断,此刻听闻五皇子突然发热,谁也不敢怠慢。

那宫女一行说,上首须发皆白的老太医便已麻利地整理好衣冠,示意另一个年轻些的太医提上医箱,一阵风似的往外卷去。

路过外围几张小桌时,他的脚步不停,只朝立起来的一本厚重医典抬了抬下巴,“你也来。”

医典后升起来一颗脑瓜,尤带着稚气的脸上隐隐带着茫然和意外,愣了下才左手医典右手医箱跟了上去。

“你这小子,拿书做什么”那年轻些的太医啼笑皆非道,“快放下”

那少年低头一瞧,自己也愣了,又乖乖小跑着回去将医典放下,走出去几步还恋恋不舍地扭头狠瞧几眼。活像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分离。

年轻太医捏着他的后脖颈安抚道“太医署别的不说,医典多得是,日后保管你看个够。”

“元桥,”前面的何院判头也不回催了句,“快些。”

“哎,来啦”何元桥赶紧拉着少年追上去。

眼见三人出了太医署大门,屋里有片刻死寂,然后便如油锅撒盐般炸了。

“那小子昨日才来,毛都没长齐呢”

“听说是个野路子,何院判怎的偏点了他的名,莫要误了大事连累我等”

“嘘,听说那叫洪文的小子祖上与何院判家有些渊源,照拂一二也在所难免”

太医署内等级森严,各处人员皆有定数,其中正四品院使统领一名,正五品左右院判各一名,太医十二名,吏目二十四名,另有医士、医生若干。

晋升太医必须从吏目内提拔而来,吏目可随诊,至于医士、医生,则只能留在太医署打杂。

署内人才济济,吏目数量又倍于太医,多少天之骄子坐三两月冷板凳都未必能随诊一回,可那姓洪的小子才不过十八,一举压过众年长者考取吏目本就引人注目,如今凳子还没坐热就被点名随诊,怎不叫人眼红故而众人语气难免有些酸溜溜的。

太医署留守众人窃窃私语,洪文三人路上也没闲着。

“宫中礼仪都背熟了吧”何元桥老妈子似的唠叨个不停,不等洪文回话就道,“罢了,稍后你只看我们行事不过倒也不必担心,咱们这位陛下性情宽厚仁慈,是个明君”

洪文老老实实听他啰嗦完才道“都记住了。”

但何元桥看上去比他更紧张,一个劲儿嘟囔“没事没事”,也不知是在安慰自己还是安慰洪文。

三人随报讯宫女一路疾行穿园绕廊,不多时就瞧见了宁寿宫的屋檐。还没进门,就已经能听见里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皇儿”

“太医,太医怎么还不来再派人去催”

“娘娘,娘娘您怎么了来人呐,请太医”

何院判雷厉风行道“元桥去看看文妃娘娘,洪小子随我去看五皇子。”

文妃虽然娇弱,但近几年并没生过大病,想来此番也是急火攻心,并无大碍,何元桥一人足以应付。

洪文哎了声,答应得干脆。

倒是何元桥有些担忧,“能应付得来么”

按照规矩,太医诊脉后要当场拟定脉案、药方一式两份,一份送药房抓药,一份在太医署留档。若不着急时,把完脉后慢慢誊写也无不可。但五皇子的情况危急,须即刻抓药熬制,这就意味着洪文须得在何院判诊脉报药方的同时抄写记录,这样才能互不耽搁。

而这位老爷子向来语速极快,两份一般人还真记不全。

洪文昨天才到太医署报道,或许宫廷脉案的格式都没弄清楚呢

洪文笑了笑,“放心。”

何元桥看着他稚气未脱的脸,暗道这可叫人如何放心

儿子高烧不退,爱妃又昏厥,隆源帝一人在内左支右绌,活像热锅上的蚂蚁,简直不知该守着那个好。眼见何青亭带人进来,憋了许久的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