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就是展昭,张龙听到了阿玉的消息后,一个转头就请示了上司,态度还算是恭敬,只是那脸上的笑容怎么看怎么得瑟,一脸我家亲戚长脸的模样,简直不像是六品校尉该有的模样。
“既然这样,那你们两个分头去问问,我们在城门口碰头。”
好在人展大人似乎早就习惯了这两个粗糙货痞赖的模样,直接无视后开始分派任务。
“是,大人。”
得,要干活了,这下可就便宜了阿玉了,因为这三个人直接站起来付了钱就准备走人啊,那这桌子上的酒菜呢虽然说酒,似乎已经没了,可那菜大半却还好好的,而且还多是肉菜,这让习惯了打包,正过着苦日子的阿玉怎么也不肯放过,赶着他们走之前问了一句。
“要走了那这菜你们不要我就装走了啊。”
“咦”
他这一句话引来了展昭的侧目,虽说这时候勤俭节约依然普通百姓的生活标准,可这里是开封,是东京,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的富裕地方,这地方的百姓,说一句笼袖骄民都不为过,这里的人都十分的爱面子,这样的情况下,能干出问你还要不要,不要我打包带走得人,那真是屈指可数。而这所谓的可数的几个人里头,还多半是那些过过苦日子的老人或天生吝啬的,像是阿玉这样最要面子年级的孩子还真是没见过,怎么能不让人吃惊
“另外叫上一份吧,这”
张龙也感觉面子有点烧,不敢去看边上同事的脸色,生怕被他们小瞧了去,可要他说阿玉做的不对,他又没法子说,毕竟作为亲戚,他很清楚阿玉家确实情况不算好,性子上吝啬些好像也能理解。所以只能这么尴尬的劝了一句。
“不用不用,你们光顾着喝酒,看看,这菜才吃了几口你们不要了,掌柜的又不好再卖给别人,这一来这些菜只能倒了,那其实不是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还是俭省些的好,都是自己人,我又不会嫌弃你们口水。”
“什么口水,阿玉,你”
“你读过书”
张龙还在为阿玉这孩子不听劝着脑,那边想打圆场的赵虎开始扯着口水开始浑说,不想这里还没扯过去,展昭却走了过来,垂头温和的问起了别的。也是因为他这一问,这两个才猛地也发现了不妥。
“读书阿玉,你读过书没听你哥说啊。”
“哪有钱读书,不过,嘿嘿,呐,让你们发现了,我也不瞒你们,不过不能告诉别人啊,那个啥,我也是有师傅的,是个道士,跟着学了点医药什么的,对了,千万别和我爹娘说啊,不然他们估计要担心死了,生怕我出家什么的。”
在勾搭关系的事儿上,阿玉绝对是教授级别的,看看不过是打包而已,顺着杆子立马将这三个和自己的关系又扯近了一大截,特别是和展昭,这可是猪脚之一,这进展的,实在是顺利啊
阿玉是存心的当然是存心的,不过是了一个消息,能算多少熟悉等着他们走人了,下次遇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时间一长,这熟悉度肯定要降低,所以啊,关键时刻来那么一句加深一下印象那是必须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句效果这么好。
听到阿玉这一句诗的时候,他眼角看到展昭的眼睛亮了,看样子对于读书人,展昭的态度其实和普通劳苦大众一样,充满了敬畏和崇拜,嗯这或许也有朝代关系,毕竟是宋朝嘛,文贵武轻都到了极致了。
而作为一个江湖人,能当上南侠,当上四品官,展昭那脑子绝对是不差的,怎么会看不出这时代文人有多吃香,多占便宜。能不明白和文人搞好关系的好处当然了,他四救包拯,那却是有对清官的尊重,对知遇之恩的回报什么的,可对公孙先生呢官没他大,手无缚鸡之力,却依然这么尊重是为啥因为人家是文人,脑子好啊
而这一点在他的行为中其实也很能看出来,自打他跟着包拯,在开封府当差,办事儿就再没有了往日江湖中的豪侠做派,而是处处展示着沉稳大气,忠于职守的一面,和白玉堂等区别甚大。这些就足可说明一切。
也因为这样,阿玉在关键时刻放了这么一个大招。顺利获得了展昭高看了一眼。还有张龙的一阵咋呼。
“道士医药阿玉,你瞒得可真是紧,说说学了多久了能看病了不还会点啥”
“哎呀,你们不是还要办差嘛,问这么多干嘛有机会总会知道的,真是的,记得啊,别给我说出去,我寻个师傅容易吗”
没师傅给自己找个师傅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儿,这事儿他都不知道怎么圆呢,这人怎么这么讨厌,问那么仔细,不知道一点点漏出来更让人相信阿玉一脸羞恼的把人往外赶,这模样看在其他人眼里,心下觉得,这阿玉只怕是还没学多久,正不好意思,这样一来他们倒还这是不好多问了。想想自己的事儿,索性挥着手和阿玉告别。
“得,我们先走了,阿玉,去开封的时候来找我啊,我带你逛街。”
“多谢阿玉今天帮忙了,下次来开封展昭再请你吃酒。”
“走了啊,阿玉。”
总算是送走了这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