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里没有种大棚菜的资源,没有油布,这是最大的问题。
后来她一想,可以用别的东西代替。
她拿着柴刀,和几个村妇一同去砍了竹子过来,再将其削薄,将其弯在一排排的土地上面,就好像一座座的小桥,拱在一厢厢土地上,即便这桥很小,却也不打紧,能够发挥作用便好。
大家都不知道李云月这是要干啥,不过他们对李云月有足够的信任,也就跟着她一起做。
等弄好竹片,李云月便带着大家去附近弄茅草,将其搭在竹片上面,可以为菜地抵御风寒。
但是抵御风寒还是不够的,得让里面暖起来,如此白菜和萝卜才能长得快些。
李云月又审视了下菜地,庆幸刚才的棚子搭得挺高,能够在里面放火,不至于被烧到。
确定要烧火之后,她立即和其他人准备了火盆,将大柴烧完,里面只剩下火如同炭烧出来的火一样,便放进棚子里。
便算大功告成。
这个时间段回去准备晚饭,时间刚刚足够。邢秀秀和村长,则负责他们那个山洞里的膳食,这件事交给他们做,李云月也放心。
之后的每天,李云月都去棚子里看蔬菜,除了要烧火之外,还要浇水,她和这几个孕妇一起干活,倒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不怎么费劲儿。
如此又过了七天,天气没有变暖,反而变得更冷。
到目前为止,两组村民搭建的房子,加起来已经差不多是六栋了。
家中房子搭建好的人家,已经从山洞里搬出来,住回家去。
为了节约时间,李云月将做饭的地方从山洞搬出来,搬到已经搭建好房子的人家家里,这样大家吃饭方便、洗碗等等也方便。
之前李云月去城中购买粮食,邢秀秀给了她钱,后来的几天,也陆续有人将钱给她。
给的不多,或许百文钱,或许十几文钱,但都是大家的心意,并且积少成多,一家一家的钱加起来,又足够他们支撑一段时间了。
石河村的书院,也被毁掉了,但其他村子的孩子们,还需要上学,何越松自发地在他们村子里,找了一栋闲置的房子,给孩子们上课。
这段时间,他也带着食物,送来石河村这边给李云月。
王六八得了什么东西,也都送一部分过来。
这样算下来,他们的日子倒不算苦。
别人家的亲戚,见石河村重建家园有希望,也乐于给予最大的帮助,村民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没有人抱怨,每天每日,大家都在努力地生活。
这样的村民,是可爱的、可敬的。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在李云月和大妮娘等孕妇的精心照料下,棚子里的菜长出来了,而且长势喜人。
这就说明,他们可以节约一部分买菜的钱了。
天气也越来越冷,有水的地方,也都结了冰,大家身上的衣服,已经穿得破破烂烂,基本上都是缝了又补,补了又缝。
依旧没人抱怨,太冷的话,大家就多烧几垅火,在这个地方,食物可能会短缺,但柴禾却不会短缺。
附近山头很多,随便去哪个山头,都能很轻易砍下柴禾来。
越来越多的村民,搬回村子里去住了,在山洞里的人,日渐稀少。
这个夜晚,外头又飘起大雪,吃了晚饭之后,李云月抱着孩子,到一边去喂奶,孩子出生下来,已经将近两个月。
现在被她养得白白胖胖的,他的眼睛很大,滴溜溜的,很轻易萌化人心。
当然,将孩子养得这么好,自然也有梁氏的一半功劳,她处处护着李云月,是真正地确保李云月不被饿着,且营养跟得上。
又快要过年了,安七墨还没有回来,李云月知道,现在他们已经不在夷州,而是去了江州,还在和燕国的将士交战,只为了收复江州这座城池。
若要将沧州一起收复,怕是还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她虽然没有得到安七墨的消息,也没有收到他传来的家书,可在这种情况,没有消息反而是最好的消息。
在种大棚菜取得成功之后,李云月便让其他村民,如法炮制。
她给每户人家一个人一天去种菜的时间,反正他们家里有田地,种完之后,继续来搭建房子。
每天每个人还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在地里弄火、浇水等等,这样算下来,也没耽误多少工夫。
时间过得飞快,还有两天,就是除夕了,李云月已经跟大家商量好,除夕这天下午以及大年初一,这一天半的时间休息,大家可以庆祝一下新年。
到了除夕这天下午,大家收工,有不少已经搭建好房子的人家,便到山洞里来,邀请在山洞的人,去他们家过年。
大家仿佛提前商量好了似的,甲家邀请乙家、丙家邀请丁家,谁家人也不落下。
经过这段时间的事,整个村子已经团结不已,大家不分彼此,当真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故而也就没什么好